沈伯洋重摔腦震盪「照MRI」疑濫用資源!台大急診權威:要看症狀評估

分享:
0:00
volume_up

記者吳紹尹/綜合報導

民進黨立委沈伯洋昨日於立法院衝突中跌落主席台,送醫時在急診時使用磁振造影(MRI)進行檢查,遭質疑濫用醫療資源。對此,台大醫院急診臨床教授李建璋表示,急診會依據患者的傷重程度進行處置,若持續有症狀時,會需要MRI檢查。

民進黨立委沈伯洋昨日於立法院衝突中跌落主席台。(圖/中天新聞)

立法院昨(18)日處理國會擴權相關法案爆發肢體衝突,民進黨立委沈伯洋意外從二樓主席台被推落,頭部著地送醫,經診斷有腦震盪,且有左側頭顱撞傷、頸部不適等症狀,在台大醫院急診安排核磁共振(MRI)檢查後,於凌晨返家休息。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在臉書發文質疑,核磁共振不是在急診頭撞到的常用檢查工具。撞到沒意識改變,可能只是腦震盪,一般先觀察回家休息就好,如果撞到意識改變,懷疑腦出血要趕時間救命,也是安排電腦斷層,核磁共振要做一個小時,根本不適合緊急狀況。

對此,台大醫院急診臨床教授李建璋受訪表示,磁振造影(MRI)其實也是急診中常見會用到的檢查之一,常用在腦中風時使用,其次是腦瘤。磁振造影除了可顯示詳細的解剖構造之外,更可以提供生理及生化的訊息,並可依照醫師診斷需求重組其他多切面影像。

腦部受到撞擊後須謹慎留意,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期。(示意圖/photo AC)

李建璋說明,對於腦震盪的情況,通常會先使用電腦斷層看看是否有出血,或者是否骨頭受傷,以症狀學為主,如果沒有特別症狀,就可以返家觀察,若患者是否有持續有症狀,還是會需要MRI檢查。

另外,李建璋提到,腦震盪並無法再患者進急診後第一時間用機器儀器判斷,需要透過後續觀察才能確定,曾有患者因滑倒送醫,當下並無異狀就返家觀察休養,不料幾個小時後卻因腦出血過世,李建璋提醒,腦部受到撞擊後須謹慎留意,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期。

留言衝人氣 4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