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社論/國民黨有什麼資格代表泛藍

分享:

中時社論

國民黨主席選舉進入最後階段,本來應是檢驗黨內方向與展現改革意志的契機,卻因一場「要不要辯論」的爭議鬧得滿城風雨。中天新聞原訂4日舉行的主席選舉辯論會,候選人羅智強、郝龍斌等人以赴花蓮勘災為由取消出席,隨即由羅廷瑋立委領銜,共18名國民黨立委發布「重大呼籲」,要求所有參選人暫停辯論,專心關注花蓮災情。表面看似同仇敵愾,實則暴露出國民黨內部的畏縮與格局,令人不禁要問:這樣的國民黨,有什麼資格自居泛藍的領導者?

羅智強、鄭麗文、郝龍斌、張亞中、蔡志宏。(合成圖/資歷照)
羅智強、鄭麗文、郝龍斌、張亞中、蔡志宏。(合成圖/資歷照)

支持度從8成跌到3成

中天舉辦辯論,本意是提供一個平台,讓外界了解國民黨未來領導人的方向。國民黨自馬英九卸任以來已3度在總統大選中敗北,最大問題就是缺乏清晰的兩岸政策與治國願景。辯論會正是檯面上檢視候選人政見與能力的場合,無論是就改革國民黨、挑戰民進黨、提出兩岸藍圖,甚至如何凝聚泛藍力量,這些問題都必須要有清楚的交代。偏偏國民黨一再選擇迴避,甚至以災情為由取消辯論,等於再一次向社會表明它無心也無力正視未來,難怪藍營基層對此充滿失望。

民進黨執政確實弊病叢生,從濫用行政權到玩弄司法資源,再到全面封鎖兩岸交流,令台灣陷入分裂與停滯。國民黨若真愛台灣,應在此時展現監督者與建設者的角色,要求執政黨修正錯誤,甚至提供政策替代方案,而不是把全部心思放在內部權力遊戲。若國民黨一心只想等著2028重返執政,卻不願即刻替人民爭取福祉,那麼這個在野大黨的存在價值又在哪裡?辯論正是最直接的檢驗場合,卻因畏懼而取消,如此態度,如何能說服人民相信國民黨已準備好承擔責任?

更嚴重的是,國民黨黨員數不到全台人口的2%,卻妄稱代表泛藍。國民黨的支持度從過去的8成跌到如今3成,只能靠白營撐場面,國民黨黨員基本盤遠不足以涵蓋民意。若真要成為藍營共主,國民黨必須設法擴大影響力,與泛藍支持群體,乃至白營、淺綠建立連結。相對於民進黨政府黨政媒一把抓,大規模掌握媒體風向,旺中媒體集團為求民主能保有制衡力量,總是堅定站在新聞中立的立場,讓資源捉襟見肘、聲量日漸萎靡的國民黨保有一定程度的發聲管道,卻是付出最多、傷害最重,是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2300萬人民福祉嗎?如今,18名藍委卻將辯論貶為「超度法會」,傲慢的背後隱藏了畏懼民意的檢驗,這就是國民黨失去民心的根本原因。

中國國民黨。(資料照)
中國國民黨。(資料照)

老態龍鍾逃避民意檢驗

花蓮災情固然值得關心,但颱風過後,民間團體與地方政府早已投入救援多日,鏟子超人等事蹟不斷傳出,專家甚至建議避免人潮大舉介入,以免影響救災效率。4日因連續假期首日,光復鄉湧入2萬名鏟子超人幫忙復原災區,此刻國民黨主席參選人與立委大動作進場,是在湊熱鬧還是作秀?國民黨高層和立委應該扮演的角色是早在風災之前的未雨綢繆和災後第一時間的救災規畫,發動募款、支援志工,而不是假日的擠人群、湊熱鬧。這樣的舉動,不僅無法替災民分憂,反而讓外界更懷疑國民黨與災民同行的誠意。

更讓人質疑的是,幾場辯論下來,國民黨仍沒有清晰明確的兩岸政策。多數候選人主張「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維持現狀政策,只有張亞中的主張有目標、有方法,讓人留下印象。網路上傳言,18名立委把「顧災情、不辯論」包裝成冠冕堂皇的理由,實際上卻是替某些候選人製造逃避出口,以免在辯論場上繼續失分。這樣的批評雖然言辭尖銳,卻真實反映基層的不滿。

國民黨若想繼續自居藍營旗手,必須要有面對民意檢驗的勇氣,並清楚提出吸引年輕人的主張。國民黨這次的基調放在藍白合,國民黨的結構確實是老態龍鍾且日漸凋零,如何讓討厭國民黨的年輕人也成為泛藍的一分子才是重點。問題的核心不是誰能當選主席,而是國民黨是否還有資格代表泛藍。若國民黨繼續沉溺於內部權謀與政治表演,泛藍支持者終將轉向尋找新的領導力量。當國民黨連一場辯論都不敢面對,不懂得把握這樣的機會爭取民意,它沒有資格代表泛藍,只能窩在2%的黨意裡自我取暖。

留言衝人氣 1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