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阿公因為腹部脹痛、持續漏尿而就醫,家屬原以為是括約肌損壞,但實際檢查發現是「滿溢型尿失禁」,膀胱積存超過1400c.c.的尿液,才導致不斷漏尿的情況。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總院/北港分院泌尿科醫師曾浩翔分享,接到病患家屬電話詢問:「爸爸一週前開始會腹部脹痛、一直漏尿,完全控制不了,是不是括約肌壞了?」醫師立即請他們前來診所,當阿公抵達診間時,觀察到他小腹明顯鼓起,坐立難安。
「超音波一掃,膀胱容量超過1000c.c.的尿,難怪這幾天他只能包尿布、晚上都睡不好。」曾浩翔說明,當下立即放置尿管,尿液立刻大量流出,總共導出約1400c.c.,阿公的肚子瞬間軟下來,臉色也輕鬆許多。
曾浩翔指出,台灣的長輩常常「很會忍」,門診經常見到尿流速緩慢、明顯阻塞,甚至餘尿達兩三百c.c.的患者。他解釋:「膀胱很像心臟,都是把液體裝滿後用力擠出去,操久了也會衰竭。」當攝護腺造成出口阻力增加,膀胱肌肉必須更加用力,初期可能會出現頻尿、急尿症狀,但長期硬撐會導致肌肉疲勞無力。

「男性除非有接受過攝護腺相關的手術,否則真正因為括約肌鬆弛而造成的應力性尿失禁並不常見。」曾浩翔醫師強調,像阿公這樣的漏尿情況,常常是因為「尿根本出不來、脹到極限後滿出來」,呼籲民眾若出現小腹脹、想尿卻尿不乾淨、晚上頻繁上廁所等症狀,應盡快就醫檢查。
曾浩翔也提到現今攝護腺肥大的治療已相當進步,從傳統刮除、雷射,到能保留射精功能的水蒸氣治療,選擇多元。他會根據病患的生活型態、用藥、出血風險及對恢復期的期待,進行整體評估後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案。最後,曾浩翔提醒,千萬不要把身體發出的「求救訊號」當作意志力測驗,若有不適應盡速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