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在大罷免失敗後,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被視為「第一戰犯」,總統賴清德更公開表態黨團幹部應進行改選。對此,資深媒體人李艷秋在其臉書專頁發文表示,賴清德若要開鍘柯建銘,應先回答5個攸關大罷免決策的關鍵問題。

李艷秋指出,大罷免後的柯建銘在議場中態度丕變,不再如往常般強勢,反而佝僂著背、小心翼翼地與在野立委討論法案。她認為,柯建銘並非一直都是「瘋癲」的形象,而是配合當權者要求演繹出強勢態度,然而如今卻遭到黨內逼宮。

針對柯建銘被指為「第一戰犯」,李艷秋表示,若要論及過錯,主要在於柯建銘一年前坦承與賴清德討論大罷免議題時,不但未能制止「無差別罷免」的構想,反而推波助瀾,這或許源於柯建銘對立法院長一職的強烈企圖心。

李艷秋進一步提5個關鍵問題,要求賴清德在處理柯建銘去留前先行回答:
1、誰決定以「清除中共同路人」為大罷免主軸?
2、是否認定不支持民進黨就是中共同路人?
3、為何未制止罷團辱罵榮民的行為?
4、如何看待因大罷免導致台灣空轉一年多的問題?
5、將如何修復台灣的撕裂、對立和仇恨?
李艷秋強調,賴清德的「雜質說」以及「民主不是表決多數贏就贏」等論述,才是導致罷免聲勢驟降的關鍵。加上風災期間對災民缺乏同理心的言論,更成為引爆民怨的導火線,「到底是柯建銘該寫七步詩?還是該給賴清德說說周處除三害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