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高雄兇殺案2童目睹全程 專家揭「5身心影響」 年紀越小心理治療時間相對較長

分享:
0:00
volume_up

記者黃韵涵/獨家報導

高雄苓雅區今(15)日發生2死命案,兇嫌不滿孩子太吵,他持刀行凶砍死羅姓夫妻,2孩子分別6歲、7歲全程目睹,社會局表示,已由親屬安置。

兩名小朋友向管理員求助。(圖/中天新聞)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接受《中天新聞網》訪問表示,目睹父母被殺死對於6歲、7歲的小孩來說是一個極其創傷性的經歷,可能會對他們的心理和精神造成嚴重的影響。

  1. 創傷後壓力障礙(PTSD):這是一種常見的心理障礙,當人們遭受到極端創傷後,可能會出現反覆回憶、噩夢、焦慮、恐懼、情緒不穩定等症狀。
  2. 情緒困擾:小孩可能會經歷強烈的情緒困擾,包括憤怒、焦慮、哀傷和無助感。他們可能難以適應新的家庭環境或生活變化。
  3. 社交和人際關係問題:這樣的創傷事件可能導致小孩在與他人建立關係時出現困難。他們可能變得膽怯、退縮,或者表現出攻擊性行為,因為他們對信任和安全感有所損害。
  4. 學業和認知問題:小孩可能在學業上遇到困難,無法專注或集中注意力。創傷事件可能影響他們的認知發展,包括記憶、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5. 情感規律性障礙:小孩可能難以調節情緒,表現出情感爆發、不穩定或沉默寡言等行為。

以上僅是一些可能的結果,實際的心理和精神障礙因人而異。在這種情況下,提供充分的支持、關愛和適當的心理輔導是非常重要的,以幫助小孩處理他們的情緒並促進康復。

小孩目睹父母親被殺死,身心精神會有何影響?(圖/中天新聞)

身心精神疾病如何治療?

楊聰財指出,當小孩經歷了目睹父母被殺死這樣的創傷事件後,治療和支持成為他們康復的關鍵。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治療方法。

  1. 心理輔導:尋求專業的心理輔導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專家可以使用不同的治療方法,例如認知行為療法(CBT)、遊戲療法、藝術治療等,來幫助孩子處理他們的情緒困擾,減輕創傷後壓力障礙(PTSD)的症狀。
  2. 家庭支持:提供穩定且支持性的家庭環境對於孩子的康復至關重要。家人需要給予孩子安全感、關愛和理解,並與他們分享情感上的支持。
  3. 學校和社區資源:學校和社區資源,如學校輔導員、社工、心理健康專業團隊等,可以提供額外的支持和指導,以幫助孩子在學業和社交方面的適應。
  4. 藥物治療:在一些情況下,醫生可能會考慮使用藥物來幫助控制孩子的焦慮、睡眠問題或其他相關症狀。然而,這應該是由專業醫生根據具體情況判斷和指導的。

身心精神疾病治療需多久?

楊聰財說明,治療的時間長短因人而異,取決於孩子的需求和康復進程。重要的是給予孩子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去表達他們的情感,並建立一個安全的環境讓他們恢復自己的信任和安全感,每個人的處理方式和康復過程都不同;家庭、學校和社區的支持程度對康復的速度和效果起到關鍵作用,積極的家庭環境、專業的心理輔導和團隊支持可以加速康復過程;如果小孩出現嚴重的創傷後壓力障礙(PTSD)症狀,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治療的進展因人而異,有時候小孩對治療的回應可能比預期更快,而有時候則需要更多時間才能看到明顯的進展,因此,無法確定治療的具體時間長度。重要的是給予小孩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去處理他們的情感,並提供持續的支持和專業的心理輔導。治療過程通常會根據小孩的需求和康復進展進行調整,並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減少。

通常情況下,越小的小孩目睹父親母親被殺死這樣的創傷事件,他們的心理治療療程可能會相對較長,年齡越小的孩子,在情感、認知和語言發展方面的能力相對有限。他們可能無法清晰表達自己的情感和經歷,這可能需要更多時間和努力來幫助他們處理創傷。年幼的孩子對於死亡和暴力等概念的理解可能較為模糊和混亂。治療師需要使用適合他們理解水平的方法,以幫助他們理解事件並處理相應的情緒困擾。年幼的孩子通常更依賴家庭環境的穩定和支持。在建立安全和支持性的家庭環境方面,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和努力。由於年幼的孩子在發展和情緒調節方面仍處於早期階段,他們可能需要更多的時間來適應和處理創傷事件帶來的後果。

另外.昪正國際法律事務所律師蕭棋云接受《中天新聞網》訪問也分享,曾受理過類似2起案件,2起案件孩童成長差異不同,一名成為優秀的青少年;另一名則有「暴力犯罪前科」,對此,楊聰財說明,目睹父親母親被殺死是一種極其創傷性的經歷,對孩子的心理和行為發展可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然而,重要的是指出,每個人的反應和結果都是不同的,並非所有目睹暴力事件的孩子都會發展出暴力傾向。以下是一些相關考慮因素:

小孩目睹父親母親被殺死,長大以後發生暴力傾向的機會?(圖/中天新聞)
  1. 支持系統:提供積極、安全和支持性的家庭環境以及適當的心理輔導和支持對於幫助孩子處理創傷、發展健康的情感調節能力至關重要。
  2. 身邊模範角色: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是否有積極的、非暴力的模範角色,如其他家庭成員、教師、社區領導者等,也會對他們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產生影響。
  3. 教育和意識提高:提供適齡的教育和培訓,透過促進情緒智商、解決衝突的方法和非暴力溝通等方面的技能,有助於幫助孩子建立積極、非暴力的行為模式。
  4. 自我認識和情緒管理:鼓勵孩子了解自己的情感、發展良好的情緒調節策略,以及學會有效地表達不滿和處理衝突,有助於減少暴力傾向。

雖然目睹暴力事件可能增加孩子發展暴力傾向的風險,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必然會成為暴力行為者。提供早期的支持、關愛和心理輔導,以及建立正面和健康的環境,可以幫助降低這種風險,促進孩子的康復和健康發展。

留言衝人氣 4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