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議員柯玟伶因膽道癌逝世!醫曝初期不易察覺:「有這些症狀」快就醫

分享:
0:00
volume_up

實習記者陳昀娟/綜合報導

曾在台北縣、現新北市三重、蘆洲區連任5屆議員的柯玟伶,於11月5日因膽道癌病逝,享年75歲。柯玟伶最後一次公開現身,是10月24日為競選三重重新里長的姪女柯又方站台,當時柯玟伶抱病參加,還在台上掉淚。

前台北縣女議員柯玟伶因膽道癌逝世,享年75歲。(圖/翻攝自柯玟伶臉書)

膽道癌又稱膽管癌,也就是腫瘤生長在膽管上,大致分為三種類型:膽囊癌、肝內膽管癌、肝外膽管癌。膽囊癌是因膽囊受到結石等因素影響,膽道阻塞,無法讓肝臟製造的膽汁輸入到膽囊中,反覆發炎而出現腫瘤;肝內膽管癌則是肝臟內膽管長腫瘤,發生阻塞,同樣使膽汁無法輸入到膽囊,由於肝內膽管長在肝臟組織內,開刀切除的風險大;肝外膽管癌則是阻塞問題而出現在肝外,通常比較合適手術。膽管癌初期症狀不明顯,等發現時往往已到晚期,殺傷力相當大。

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主治醫師吳教恩表示,「膽道癌」是膽管癌、膽囊癌、壺腹癌的總稱。因膽道系統分布在肝臟裡,所以在十大癌症中,膽道癌其實被包含在肝癌中,總稱為「肝及肝內膽管癌」。膽道癌因早期發現不易,惡性度高、容易擴散,治療效果不佳,死亡率極高。吳教恩說明,雖然肝癌和肝內膽管癌都是肝臟原發的腫瘤,但是其來源、病因和治療方式完全不同,所以通常會分開討論。

吳教恩指出,膽道癌會依腫瘤侵犯位置而出現不同症狀,最常出現腹脹、腹痛、噁心、嘔吐、體重下降等非典型症狀,而被忽略。此外,較明顯的症狀為:因膽道阻塞而出現的黃疸、茶色尿、糞便呈灰白色等,較容易被發現。

吳教恩說:「膽道癌因為多數症狀都非典型,許多患者都是藉由定期的健康檢查才發現!」其實,只要定期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就可以看出膽管周邊組織的健康與否。

而膽道癌的高危險族群,包含高齡長者、有B肝C肝或肝硬化者、先天性膽道疾病、原發性硬化膽道炎、膽道與肝內結石者、菸酒不離身者等,而在東南亞國家,寄生蟲也是危險因子之一。

吳教恩呼籲,本身有 B、C 肝及肝硬化或家族史者,應定期接受超音波檢查;三個月內體重下降 5%以上,或持續上腹疼痛、出現黃疸症狀超過兩週以上,也一定要就醫檢查,確保健康。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