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6日專文指出,賴清德總統上任後,面臨兩難境地,他必須加強台灣的國防實力,並展示決心,但又不能作得過於明顯,危及國內政治穩定。賴清德必須同時「加強台灣國安、威懾北京、滿足美國期望並安撫政治基本盤。」面對難以平衡的局面,賴清德被迫玩一場短期可能有效,但長期卻難以持續的危險「面子遊戲」(game of appearances)。

《外交家》雜誌作者莫少白(Mor Sobol)是淡大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他指出,賴清德在國內掣肘與國外壓力之下,被迫釋放出雙重訊號,「在國內展現冷靜與穩定,同時向美國展現決心。」這意味著賴要向台灣社會保證平和如常,又要告訴美國決策者,台灣正在認真看待美方的威懾政策。
文中指出,這其實是一種政治上的幻覺,它以短期的穩定,犧牲了長期的信譽。政府擺出一副準備就緒的姿態,但結構性的後續行動卻遠遠落後。社會認為準備好了,但往往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菁英們有時會自欺欺人,以逃避立即的改革。莫少白認為,賴清德雖積極果斷,但他行動仍不足以應對日益增長的威脅。
莫少白表示,如果賴清德過於公開地推動改革和動員,可能會引發公眾焦慮、經濟混亂,並削弱政治影響力。然而,如果作得太少,又可能疏遠自己的選民,背叛他們的授權,美國會認為他自滿,中國則會將他的克制解讀為軟弱。

面臨來自中國的生存威脅,該文表示,台灣全體要趕緊進行準備。需告訴民眾,對抗不僅可能發生,而且可能性越來越大,為了增強韌性,必須做出犧牲。
然而賴清德無法直接傳達這項訊息。台灣社會數十年來習慣了這種未實現的危機,難以承受持續的動員,賴的政治弱點使他缺乏本錢抵抗後座力。因此,賴的公開言論必須強調連續性、冷靜和維護和平。
莫少白直言,台灣現在需要的不僅是坦誠的討論,還有全面的軍事改革,以及讓社會真正做好應對戰爭的準備。
為了強化社會韌性,總統府防衛韌性委員會9月底將召開第5次會議,總統府日前公布第4次會議記錄,多位委員呼籲強化資安。委員會並透露,明年城鎮韌性資安防護演練除政府機構外,將擴及到各類型的關鍵資訊基礎設施資安防護,全面檢視各部門資安防護作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