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腫常被誤認為是喝太多水所致,但敏盛綜合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陳榮堅指出,水腫的主要原因其實是代謝與循環功能不佳,與脂肪過多、缺乏運動及飲食中鈉含量過高等因素密切相關,而非單純因為水分攝取過多。

敏盛綜合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陳榮堅在衛教專欄中表示,許多人誤以為水腫是因為喝太多水,進而認為可透過服用利尿劑來排出體內多餘水分。他指出,坊間部分減肥藥中就含有利尿劑成分,但這種做法對健康相當不利。
事實上,水腫的真正原因是循環與代謝功能較差,背後可能隱藏多種因素,包括脂肪過多、缺乏運動習慣、飲食中鈉含量過高,甚至服用特定藥物、甲狀腺疾病或腎臟問題,都可能導致水腫現象。
針對如何改善水腫問題,陳榮堅醫師建議,無論是「脂肪型肥胖」或「水腫型肥胖」,改善循環都是關鍵。他強調,提升循環不需要進行高強度訓練,只要在日常活動中能微微出汗即可產生效果,例如將搭電梯改為走樓梯,或是久坐工作時定時起身活動筋骨。
提升新陳代謝的最佳方式是增加肌肉量。陳榮堅推薦進行棒式、深蹲、伏地挺身、舉啞鈴等阻抗運動,並建議每天堅持做3到5下,比一週只做一次20下更有效。

陳榮堅強調,運動應以規律性、避免受傷及持之以恆為原則。若肌肉量不足,可能連基本活動都會感到困難,導致新陳代謝更加惡化。除了運動外,良好的飲食、充足的睡眠及適當減少壓力也同樣重要。
陳榮堅指出,水腫者的脂肪通常含有較多水分,皮膚不像一般肥胖者那樣緊實,會有較為鬆軟的觸感。一旦水腫問題獲得改善,體型通常會有明顯變化。
陳榮堅也分享了三種檢測水腫的簡易方法:一是用手按壓皮膚後觀察回彈情況,回彈時間越長,水腫情況可能越嚴重;二是觀察早晚體型差異,容易水腫的人在晚上通常會出現腿部浮腫;三是利用體脂計等設備測量身體組成成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