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白蘿蔔甜度高、營養豐富,是物美價廉的當季好食材,但不少民眾在挑選時常遇到纖維粗、口感差的問題。資深菜販廖炯程建議,挑選白蘿蔔可從聲音、重量和外觀多方判斷,其中「掂重量」是最不容易失誤的方法。

廖炯程24日在臉書發文表示,白蘿蔔被譽為「台灣人的平價人蔘」,天氣一冷就是白蘿蔔的旺季,但白蘿蔔成熟後會回吸養分,容易出現中心纖維化或中空現象,導致口感變差。他建議,挑選時可用手指輕彈蘿蔔表面,若聲音清脆如敲鼓聲,代表可能已經中空;若聲音沉悶,則表示蘿蔔扎實、好吃。
廖炯程強調,攤商最常使用的判斷方式是「掂重量」,拿起來比看起來重,代表多汁、密度佳。在外觀挑選方面,他表示「越胖越好吃、越大越甜,大到自然裂開更是極品」。然而,許多家庭為避免吃不完,常選較小顆的蘿蔔;他建議若要煮湯,市面上有專為小家庭培育的白玉蘿蔔,體型雖小但口感細嫩,非常適合一次煮完。

至於部分民眾反應白蘿蔔煮起來有時會帶苦味或辛辣味,廖炯程說明,這與天氣有關。天冷時蘿蔔會囤糖變甜;天熱時外皮增厚、 蘿蔔硫素變多,苦辣味就會提升。他建議,可依切面觀察皮的厚度適度削皮,而非一律削兩層,以免浪費。
廖炯程整理出五大挑選秘訣:
1.用力彈,如果彈到手指痛=紮實好吃
2.越大顆越好吃! 大到自然裂開的更棒
3. 拿起來要比視覺更重,會更飽水
4. 明顯坑洞不要選
5.帶土=台灣本地蘿蔔
此外,廖炯程也提醒,蘿蔔梗別急著丟掉,因為蘿蔔葉可用來製作台式雪裡紅,做法也相當簡單,只需清洗、切段、撒鹽醃漬並擠乾,再放入玻璃罐密封2至3天,就能做成簡單又開胃的傳統家常小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