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熱!急診熱傷害就醫增2成 國中生下午四點爬山竟「橫紋肌溶解」住加護

分享:
0:00
volume_up

記者吳紹尹/綜合報導

台灣近期連日高溫,熱傷害頻傳!根據衛福部統計7月已有236人發生熱傷害,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表示,最近台大醫院,因為出現全身無力、頭暈、頭痛等熱衰竭或是體溫超過40度伴隨意識不清等中暑患者,增加了兩成以上。臨床上已看到老人家,因為捨不得開冷氣,結果熱到出現「講話反應變慢」才跑來急診就醫。李建璋表示,電費確實對不少長輩是一大負擔,若要省錢降溫,利用冰袋短暫放在腋下或腹股溝位置,能快速達到降溫。

熱傷害患者常伴隨有全身無力、頭暈、頭痛、說話喘、血壓降低、臉色蒼白等症狀。(示意圖/photo AC)

根據衛福部統計,今年今年1月到6月已有956例熱傷害,創下三年來新高。自7月1日到7月8日為止,國內已有236人發生熱傷害。李建璋表示,最近台大醫院急診熱傷害患者增加了約兩成以上。症狀輕微者常伴隨有全身無力、頭暈、頭痛、說話喘、血壓降低、臉色蒼白等症狀。症狀嚴重者,往往已經是體溫超過40度,伴隨意識不清的中暑患者。

三軍總醫院日前也收到一例中暑導致「急性腎衰竭、橫紋肌溶解」的病例,患者是1名國中生,下午4點和朋友爬山,傍晚6點多突然意識混亂、胡言亂語,朋友通知父母緊急帶往醫院,一量肛溫已經41.4度,立即做降溫處理。目前該名國中生還在加護病房,但狀況有好轉。

三軍總醫院中暑防治中心主任朱柏齡指出,一起爬山的同學表示,患者在4點多就一直反應很累,一直到6點多開始行為怪異、手腳亂揮,就趕快通知父母,而且後來還只認識父母,不認識其他人。父母緊急帶往醫院後,檢查發現,患者肛溫已經41.4度,立即進行降溫處置,25分鐘內就把體溫降到38.5度,患者意識也漸漸恢復,不過當下檢查顯示還有急性腎衰竭、代謝性酸中毒以及橫紋肌溶解症,且肝指數也上升。

朱柏齡提醒,中暑患者暴露在高溫時間越久,產生的併發症就越嚴重,進而增加死亡率,若遇到戶外型運動或運動型中暑的患者,可將患者泡在10~15度冰水中,每分鐘可降0.2度,若冰桶或帆布做成的水池僅足以容納軀幹,則可在四肢特別是鼠蹊部、腋窩、頸部敷冰毛巾,並透過不斷替換幫忙降溫。

最近各地出現38度以上的極端高溫,李建璋呼籲,如果走在馬路上,或在外面的工作族群,很熱的時候可以到超商降溫。如歐美有設置降溫中心,開放圖書館體育館避暑。特別提醒工地工人、勞工、農夫等,是這段期間的中暑三大高危險群。務必要適時降溫。

留言衝人氣 5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