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門鴨莊創辦人姚美貞面臨晚年危機,因商標權落入親家手中,加上未預留足夠養老金,被迫在66歲時重新創業。退休理財顧問廖嘉紅在社群平台指出,這起案例凸顯企業傳承規劃、商標權管理與退休理財布局的重要性。

東門鴨莊發生創辦人淚訴商標「慘遭親家拿走」的慘事。(圖/翻攝「東門鴨莊 港式燒臘」臉書)
年輕時因丈夫外遇而離婚,獨自撫養子女長大的姚美貞,辛苦創立「東門鴨莊」品牌。後來她將事業交給獨子經營,卻遭遇兒子車禍身亡、媳婦病逝的打擊。更令她難以接受的是,原本登記在兒子名下的商標,如今已由親家接手並出售,為了維持生計,姚美貞目前每天清晨5點就得起床準備食材,重操舊業經營新店面,處境令人看得相當不捨,案例也引發社會各界對企業傳承、商標保護及退休理財規劃的討論。
理財專家廖嘉紅也提出個人看法,她在臉書「R姐 廖嘉紅-繼承與贈與」專頁分析指出,姚美貞的遭遇反映三大風險。首先是保單規劃不當,因為姚美貞發現兒子投保的人壽險,受益人已經改成「太太+母親」,因為要保人是兒子,他有權利調整受益人,所幸她仍是部分受益人,廖嘉弘提醒要保人是父母的話,子女要改受益人就必須經過父母同意,這也是「掌握傳承主導權」的設計之一,而保價金可能計入父母的遺產,不過多數家庭的資產規模並不會觸及遺產稅門檻,所以實務上影響不大,對高資產家庭,則必須搭配整體稅務規劃。
廖嘉紅指出,第二大風險是商標權未做適當規劃,導致創辦人失去品牌經營權,姚美貞當初直接讓兒子去登記,心裡想說「反正早晚要給他」,沒想到兒子媳婦相繼過世後,商標與經營權直接落入孫子,再由親家接了手,結果變成「創辦人自己被擋在門外」,「事業傳承不是靠默契,要有公司股權規劃、商標登記、甚至信託與家族憲章,才能避免辛苦打下的江山,在一場意外後就拱手讓人」。
至於第三大風險,廖嘉紅表示是「老年財務安全」,姚美貞的案例中,她為了節稅,早年把大部分財產分年贈與給兒子,沒想到最後卻沒存下足夠的退休金。兒子有承諾會養她一輩子,卻先走一步,於是她只能在銀髮之年重新創業,每天清晨5點起床備料,只為了賺一點養老金,留住一點尊嚴,廖嘉紅直接8字點破「先顧自己,再談傳承」,「父母的退休金,要自己先留好,不要完全依賴子女或事業,信託、年金保單、現金流資產,都是讓自己安養的必備工具」、「你(妳)希望留給家人的,是安心的祝福,還是撕裂的爭奪?財產傳承之前,先規劃好自己的退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