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兩蔣銅像補助10萬是在「砸重金去蔣化」? 內政部回應了

分享:
0:00
volume_up

記者陳奕廷/台北報導

內政部為鼓勵各縣市政府與學校,以移除或改名的方式來清除威權象徵,每件案子最高補助10萬,被外界質疑在「砸重金去蔣化」,內政部今(12日)做出回應,指媒體報導是過度簡化解讀。

慈湖蔣公銅像公園的蔣公銅像。(圖/Googlemap)

內政部表示:「依據促進轉型正義條例第5條規定,凡出現在公共建築或場所的紀念、緬懷威權統治者的威權象徵,本應予移除、改名,或以其他方式處置,內政部承接促進轉型正義威權象徵的處置事項,當涉及各機關(構)之職掌或業務時,各級政府機關(構)應配合辦理」、「由於各地轄管單位多有提出處置威權象徵的經費需求,部分轄管單位擔心編列預算,延宕處置進度,因此,為協助解決各威權象徵轄管單位的處置經費問題,內政部已於111年11月28日,訂定發布「內政部推動威權象徵處置補助作業要點」,其補助項目及範圍,除補助辦理處置作業外,也補助各單位辦理破除威權崇仰文化的社會溝通活動,鼓勵社會反省威權統治,深化民主憲政秩序。」

內政部也指出,目前已爭取編列威權象徵相關補助經費,考量各地威權象徵之樣態及處置難易不一,將視個案酌情補助以10萬元為限,報導所指處置每座銅像均一律補助10萬元,並不正確,威權象徵之處置並不只有拆除,還可透過改名或以其他方式處置,此外,辦理反思威權象徵與在地集體記憶、反省威權統治與政治崇仰文化為主題之相關活動,也會酌予補助,報載所稱「砸重金」、「去蔣化」是過度簡化解讀。

留言衝人氣 4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