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竟引發「顏面神經失調」!研究:相較一般發生高達6.8%

分享:
0:00
volume_up

記者黃韵涵/綜合報導

最近疫情升溫,確診患者會出現許多症狀,其中就有一些病患對於「眼臉下垂」是否與確診新冠病毒有關係。對此,重症醫師指出此症狀也就是俗稱的「顏面神經失調」,研究顯示確實新冠病毒引發此症狀比一般發生高達6.8%。

(圖 /翻攝自臉書黃軒醫師 Dr. Ooi Hean

重症醫療醫師黃軒臉書說明「眼臉下垂的問題和新冠病毒關係」,此症狀為「顏面神經痲痺」,也稱貝爾氏麻痹症(Bell's palsy),也就是平時我們會講的「顏面神經失調」。

黃軒解釋,那是面部癱瘓之一種神經的表現,是由顱神經VII(面神經)的功能障礙引起,導致無力控制受影響一側的面部肌肉,通常受影響「一側眼睛不能閉合」, 眼睛必須防止乾燥,否則角膜可能永久損壞導致視力受損。

發生顏面神經痲痺的原因包括了病毒感染、免疫反應、抗原、腦血管疾病,一般來說每10萬人口中,約有15至30人會發生顏面神經麻痺,若是感染新冠病毒,則會由神經抗原和病毒反應,引發神經的免疫神經的局部發炎,導致了顏面神經痲痺

根據美國研究34萬確診陽性個案中,在8周內有發生過顏面神經麻痺的患者,每10萬確診者,有近82位會得顏面神經痲痺,遠高於一般發生率,另外過去有顏面神經痲痺患者,在確診新冠病毒感染之後,其顏面神經痲痺的再發生率是8.6%,跟疫苗接種後引發,小規模的顏面神經痲痺相比,新冠病毒感染引發的顏面神經痲痺的危險機率高出了6.8%。

黃軒指出,由此得知「在新冠病毒感染之後,仍然有0.08%會顏面神經痲痺」,提早使用類固醇治療,醫療證據告訴我們可以顯著增加完全恢復的機率,而刊登在《JAMA》的文章顯示「類固醇加上抗病毒藥品,可以顯著降低未完全恢復機率」,黃軒坦言,其實不需擔心,顏面神經麻痺,大約80 % 病人都會在3 個月內會痊癒。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