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興建晶圓廠,被視為美國重建半導體供應鏈的重大里程碑,但外媒披露,依據台積電第三季財報,美國子公司單季僅獲利僅約4100萬元,幾乎呈現「跳水式下滑」。

科技媒體《Wccftech》報導,台積電美國業務獲利從上一季的42.32億台幣,大幅下滑至僅約4100萬元,報導指出,獲利驟降與在美國大規模半導體建廠計畫相關,「主要受到亞利桑那州廠區建置、大量投資先進製程與高端設備等因素所拖累。」
報導引述台積電內部人士透露,隨著美國客戶要求更多本土生產,尤其AI熱潮推升對高階晶片需求,不得不加速布局。報導指出,台積電亞利桑那二廠預計導入3奈米製程生產線,但先進製程所需的高階設備昂貴,使獲利率進一步承壓,「推動3奈米以上先進技術,意味著更高的資本支出與營運成本,這是影響美國廠獲利的主因之一。」
相比之下,亞利桑那一廠主要生產較成熟製程晶片,因此初期被視為成功案例,但隨著AI運算需求暴增,使客戶要求更高階製程,美國廠區也被迫加速升級。
長期以來,外界普遍認為台積電美國廠製造成本高於其他地區,包括工資、工程建設、能源與管理成本等,加上先進製程人才多由台灣外派,也推升整體支出,報導分析指,「在美國製造晶片確實比較昂貴,尤其是先進製程。即便具備地緣政治戰略意義,但短期內獲利率仍會比台灣、日本等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