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小驚喜!台南推動特色孔蓋 結合地方文化及人文歷史

分享:
0:00
volume_up

文/中央社

台南市政府委託民間創意公司設計3款具在地特色孔蓋圖案,用彩繪方式製作,設置於中西區蝸牛巷周邊巷弄步道,連結污水下水道孔蓋與城市人文歷史,供民眾漫步時搜尋小驚喜。

台南市政府委託民間創意公司設計具在地特色孔蓋圖案,連結污水下水道孔蓋與城市人文歷史,供民眾漫步時發現小驚喜。(台南市水利局提供)

台南市長黃偉哲今天出席啟用儀式致詞表示,台南是歷史古都,處處都能讓人發思古悠情,市府將污水下水道孔蓋,做出與城市人文地理連結設計,希望讓觀光客與市民能記得歷史、緬懷過去文化。

他說,道路孔蓋只是一部分,不管是葉石濤館、保西宮、沙淘宮、水仙宮及普濟殿,都是值得流連忘返歷史古蹟,希望大家能多到台南認識在地文化。

台南市政府水利局提供資料指出,自民國109年起邀請在地文史工作者研討,挑選適宜位置試辦特色孔蓋,於110年起於普濟殿、永樂市場周邊陸續安裝啟用6款特色孔蓋,主題分別為「試經口、本廟邊、下粗糠崎、佛頭港、外觀帝港、看西街教會」。

水利局指出,結合當地歷史文化,將典故融合於污水特色孔蓋圖樣中,至今已完成設置9款特色孔蓋,充分將在地人文色彩融入,別具特色及文化義涵,民眾在巷弄內漫步時,也可留意找尋地面上小驚喜。

水利局指出,今天啟用的3款特色孔蓋設計圖案分別為保西宮、沙淘宮及葉石濤-宮古座,共計設置30處,與地方人文特色結合,也盼民眾暸解,污水下水道為看不到但重要的建設,是一個城市進步指標,對居家環境衛生及河川生態品質提升有很大助益。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