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錯藥!藥物過敏嚴重恐失明?新方法“基因檢測”解決用藥安全問題!

分享:
0:00
volume_up

實習記者陶泳妡/綜合報導

「有對什麼藥物過敏嗎?」相信這是不少人到醫院或診所就醫,都會聽到的話,也就是根據你過去是否曾發生藥物過敏、哪些藥物引發過敏的,醫生將避免用藥,以免造成不良反應。但不少民眾就會疑問「我怎麼知道我對什麼藥物過敏、我以前從來都沒有發生過啊!」 現在就有生技業用“基因檢測”把每個人身體裡頭的過敏源,找出來!有的人藥物過敏,吃到會對自己身體過敏的藥物,輕則臉腫的像豬頭!但嚴重者可能造成失明或全身灼傷!因此為了降低藥害的發生率, 世基生物醫學運用基因檢測在小孩一出生時就針對每個人基因進行:藥物過敏的檢測,未來將藥害降到最低 。

圖/pexels

藥物過敏的症狀,經常不典型且具多樣性,最常見的六大前兆為「疹、破、痛、紅、腫、燒」,例如皮膚癢起疹子、口腔黏膜潰瘍、喉嚨疼痛、眼皮嘴唇腫脹、發燒等。根據每個人的DNA對藥物過敏的反應也會有所不同,輕者只是皮膚癢,嚴重的話可能失明、淚腺壞死、消化障礙、生殖功能喪失、全身黏膜潰爛,甚至導致死亡

因藥害造成淚腺壞死 圖/世基生物醫學提供

藥物過敏依發作時間,可分為兩大類,分別是:「立即性藥物過敏」、「延遲性藥物過敏」。

立即性藥物過敏: 服藥後幾小時內發生,通常來勢洶洶,常見症狀像尋麻疹、血管性水腫、全身型過敏性反應、類全身型過敏性反應。常見導致立即性藥物過敏的藥品,包括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NSAIDs)、盤尼西林類、磺胺類抗生素、頭孢菌素類抗生素、鈣離子阻斷劑、麻醉藥物、顯影劑等。

延遲性藥物過敏: 發生用藥數小時或數天後,曾有案例服藥後一個月才出現過敏反應。常見症狀有發疹性反應或固定型藥物疹、嚴重皮膚不良反應,如「史蒂芬強森症候群(SJS)」。

常見誘發延遲性藥物過敏的藥物,多為需要定期服用的藥物,如降尿酸藥物異嘌呤醇(Allopurinol)、抗癲癇用藥卡巴氮平(Carbamazepine)、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NSAIDs),其餘如盤尼西林類、磺胺類抗生素。

因藥害造成灼傷、皮膚潰爛 圖/世基生物醫學提供

世基生醫的研究「藥物基因檢測」PGx測試是一種藥物基因組學試驗,能根據個體基因組成預測藥物在我們的身體是否能夠產生適當的反應,會不會發生藥物過敏、劑量需不需要調整,這些都是藥物基因檢測可以提供我們的資訊,而透過基因檢測,也可以讓父母知道孩子適合使用的藥物,在未來兒童用藥的過程中可以提早防範藥物使用的不良反應。

而PGx測試也能提供醫師必要的藥物基因體學資訊,協助醫師輕易預測哪樣的病人使用某類藥物會有療效,哪樣的病人使用某類藥物可能會有副作用,替病人量身打造最適切的用藥治療方案 。

  • 選擇有效的藥物
  • 建議對的藥物劑量
  • 剔除可能引起副作用的藥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