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客家博覽會」全球首展在桃園!360度AI巨型投影超震撼 看展亮點一次整理

分享:
0:00
volume_up

即時中心/綜合報導

世界第一次  全球都要看

將於8月11日至10月15日在桃園盛大舉辦的「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世界館,以「Travel to Tomorrow天光日个客家」為主題,為全球首次舉辦的客家盛事,主辦單位客家委員會、桃園市政府,花費兩年多的時間攜手推動全世界客家調研,由學者走訪全世界,實地勘查世界客家在地扎根、融合文化的現況,並成立專家諮詢會議,定期邀請客家學者進行實地調查、學術辯論、撰稿、審閱,最終彙集全球八大地區、20個國家的客家足跡,及世界上22位客家名人故事,將珍貴的文本一一轉化爲展覽元素,呈現於世人眼前。

搭配建物光井結構,竹影隨著天光與時間呈現迥異的明暗疏影。

策展人王騰崇  呈現客家文化的在地與多元

世界館從客語的「天光日」(明天)出發,用蒼穹天光微亮的意象,打造「光的大劇場」藉由光譜的轉譯感知,作為展示的形式載體,以劇場感的體驗,訴說客家人在世界各地的文化與生命故事。世界館總策劃團隊策展人王騰崇,結合科技應用與沉浸式體驗,呈現客家文化的在地與多元性,將台灣置於世界客家文化未來式的樞紐,迎向客家新文化在明日未來的希望之光。

東京奧運會徽設計師野老朝雄  打造世界館主視覺

為了凸顯世界客家的重要性,團隊首先邀請2020年東京奧運設計師野老朝雄打造世界館主視覺,野老朝雄十分慎重,展前幾個月來世界館踩線,拜會桃園市政府團隊中表示:以三角型及方形形塑出家的意向,並以此為基本單位向外不斷擴張、變化,發展出各種形,除了展現客家族群在世界各個角落落地生根,保有客家文化之外,亦受到世界各地多元文化的影響,而長出不同的樣貌,並開出不同於過往象徵客家的花布圖樣,只要踏入世界館,就會有寬度20公尺的巨幅作品迎接民眾到來。

世界館由享譽全世界最美書店的空間設計師朱志康規劃空間,創造出輕盈透感的光的穹頂載體,搭配豐富史料,塑造博物館等級的觀展體驗。走入第一展區,映入眼簾的是以臺灣最大直徑5公尺的360度球形投影前導動畫,講述客家故事的時間紀錄與影像記憶,傳遞客家族群遠離家鄉,踏上未知的旅程,並與當地文化的融合、轉變過程,以及他們如何保留並發展出獨特的客家文化。從他鄉成為故鄉,落地生根、發芽成長。

直徑五米寬的球體投影,展現世界客家人篳路藍縷的開拓精神。

展區亮點2︰7座浮空穹頂的沉浸式劇場

邁入第二展區豁然開闊,進入全然不同的世界,在策展人的巧思下,民眾跟著海洋光影,讓人瞬間進入海洋的意象,眼前隔空漂浮七座穹頂,在宛如呼吸的燈光設計下,耳邊滿布著浪潮聲,眼前的巨大船隻,從同安船到廣東船、趕繒船,與客家先人一同跨越海洋、開枝散葉。海島式的展台總共涵蓋世界八大區域和20個國家主題,述說客家文化經過長時間發展,與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融合、交流, 像是將宗教或飲食融合當地,創造出客家獅、巴西角仔、印度客家炒麵等獨特的客家文化。

浮空穹頂,呼應著天光的呼吸,漫步於世界島嶼,細細品味20個國家的客家歷史。

展區亮點3︰李蕢至光域漫遊竹編裝置、王新仁互動生成藝術裝置

第三展區搭配世界館唯一的自然光場域,藝術家李蕢至利用三樓展間原有天井創作「光域漫遊」,匠心獨具地讓作品隨日光與天氣變化而呈現出不同的面貌,竹子代表的是韌性與生生不息,呼應客家人的精神,也象徵客家人跨海移民的時光流逝,成為展區最佳打卡點之一。李蕢至的另一件作品以「莫比烏斯環」為概念,在空間中使用竹片不斷纏繞,呈現無限循環的客家永續影響意象,象徵許多客家文化的記憶,千絲萬縷的思緒在此集結。

室內最大竹編結構體,直徑達18米,可盡情享受AI生成藝術的震撼感。

來到第四展區,可以看到AI生成藝術家王新仁與藝術家李蕢至一同打造的超大型環狀竹編藝術裝置,直徑長達18公尺,是目前室內最大竹結構體,透過Audio-Visual藝術的形式融合AI系統協作創作,參觀民眾只要一樓加入 Line官方帳號,現場都能透過行動裝置掃描QR碼,即時與展品、環景互動,創作獨一無二的專屬圖像,成為整體創作的一環。

展區亮點4︰客家名人堂,你一定要知道的人物典範

早期客家人離鄉闖蕩,在世界各地努力奮鬥,建立屬於自己的生活和事業成就,在不同的年代背景,創造政治、經濟、及藝文領域所帶來的影響。你可知道雷鬼音樂成為主流音樂曲風的關鍵,來自牙買家客家移民陳藍狄及其子陳客禮的畢生推廣;馬來西亞客家人胡文虎研發虎標萬金油,還創辦《星洲日報》,透過報紙廣告推銷藥品至泰國、大陸、緬甸等地,建立起龐大的商業帝國。新加坡首任自治邦總理李光耀、南美洲首位亞裔總統鍾亞瑟、吉隆坡開埠先驅葉亞,與曾任模里西斯財政部長、獲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冊封爵士的朱梅麟……透過22位名人故事、相關書籍與影像展示,述說海外客家人落地生根與在地融合的歷程。

客家名人堂一字排開,皆讓人嘖嘖稱奇,原來這樣有名人的是客家人。

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世界館呈現在地與多元,感受客家文化的多樣性與國際化,加上多媒體互動,讓歷史故事說起來迥然不同、趣味盎然,看見客家族群在全球的力量,以及臺灣和世界之間的連結。

音樂是全世界的語言,透過新山歌、創作,客家音樂也能流通世界。

世界館必看展品︰

1馬來西亞客家獅

方正的獅頭、上下顎可以自由張合的白色牙齒與誇張鼻子是客家獅的特色。在世界館現場展出的青獅是代表公獅,而赤獅則是母獅。

馬來西亞遠渡來臺的客家獅,一公一母造型鮮明。

2 豬仔錢

19世紀時期西方殖民帝國徵集或強迫客家人前往世界各地,擔任契約工,豬

仔錢就是僱主支付給這些契約工的代幣,以陶瓷製成,有各種形狀、圖案。

3檳城大伯公廟瓦當

客家人尊稱的「大伯公」,就是我們熟知的福德正神土地公。移居南洋的客家人把這個信仰帶至當地,融合對開墾領袖的崇拜,演變出獨特的大伯公信仰。

4 香港客家服飾花帶

花帶是客家女性手工編織的繩結飾品,可以用於衣飾、燈飾與祈福贈品等。

5 模里西斯第一份中文報紙

1932年,由侯俊、朱梅麟等客家人創辦的中華日報,以繁體中文刊載,主要報導與臺灣有關的時事新聞,是當地歷史最悠久的華文報紙。

展覽資訊

2023世界客家博覽會「世界館」

主辦單位:客家委員會、桃園市政府

展期:2023.8.11-10.15

世界館地址:桃園市領航北路一段100號(可搭高鐵至桃園站,轉機捷至A19,步行五分鐘)

官網:https://www.hakkaexpo2023.tw/homePage

FB:https://www.facebook.com/2023HAKKAEXPO

IG:https://www.instagram.com/2023hakkaexpo/

#2023 世界客家博覽會

#桃園市政府 https://www.tycg.gov.tw/ch/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