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解放軍海軍首艘超級航母福建艦服役,標誌著80多年來首次有美國海軍以外的軍事力量擁有了同級別的航母能力。美國《軍事觀察雜誌》(Military Watch Magazine)7日將福建艦與美國最新一代福特級航母(Gerald R. Ford-class)對比,揭示大陸航母計劃的現狀與發展潛力。
規模與發射系統差異
福特級航母排水量達10萬噸,比福建艦的8.5萬噸大約大17.5%。美國航母配備四套彈射系統,而福建艦有三套,使福特級能夠以約33%更快的速度生成飛機起飛架次。這一差異直接影響了兩艦的作戰效能與打擊能力。
推進系統的不同選擇
福特級採用雙A1B核反應堆提供動力,通過蒸汽驅動渦輪機發電。而福建艦則採用全球首個應用於航母的中壓直流(MVDC)綜合電力系統,在效率方面帶來革命性提升。核動力為福特級提供更長的續航力和持續高速能力,但同時也帶來了更高的成本和維護要求,延長了維修時間。相比之下,福建艦不僅生產和運營成本更低,而且可能能夠在海上服役的時間比例更高。福建艦的動力系統選擇似乎更適合其保衛大陸在東亞利益的主要角色,而福特級則旨在全球範圍內投射力量。

發展進程與技術挑戰
儘管福建艦是大陸首艘此類型航母,其發展過程相對順利。相比之下,福特級航母遭遇了冷戰後美國大型項目典型的成本超支和性能不足問題。福特號因子系統廣泛的性能問題導致服役延遲,這些問題影響了其武器升降機、電磁彈射器、人體廢棄物管理系統和傳感器。美國政府問責署(GAO)一份項目報告將該計劃稱為「如何不建造艦船」的典範,雷達系統存在嚴重缺陷,以至於決定為未來的福特級艦艇開發全新的傳感器套件。由於這些問題,福特號在服役五年後的2022年3月才能開始首次部署。相比之下,福建艦預計將在2026年服役後一年內開始首次部署。
艦載機優勢分析
福建艦最顯著的作戰優勢來自其艦載機群,包括殲-15T戰鬥機、殲-15DT電子攻擊機和殲-35隱形戰鬥機,並由空警-600預警機提供支援。而福特號由於F-35C項目的重大延遲,尚未將其隱形戰鬥機與彈射系統整合。殲-15和殲-35都比F-18E/F和F-35C具有更長的航程和更高的武器攜帶能力,配備更大的雷達,並具有更優的飛行性能和更高的推重比。展望未來,由於美國海軍F/A-XX艦載第六代戰鬥機計劃被大幅削減,福建艦預計將獲得明顯優勢,這可能使美國航母艦載機落後一代。大陸似乎將領先美國數年部署全球首架第六代戰鬥機,並可能在航母部署此類飛機方面領先十多年。
成本效益比較
由於嚴重的成本超支,福特號的造價超過175億美元,相比之下福建艦的估計成本為60億美元。這反映了大陸更大規模造船業的更高效率,以及核推進系統的巨大成本。然而在能力方面,福建艦和福特號目前旗鼓相當,福特級的第四套彈射系統和核推進系統是主要優勢,而福建艦的優勢在於更低的維護需求、較少的設計缺陷以及艦載機群的強大實力。到2030年代中期,隨著第六代戰鬥機的部署,福建艦的艦載機群可能會獲得更為壓倒性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