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福建一名19歲男大學生因長期低頭滑手機及工作姿勢不良,導致頸椎內硬膜外血管破裂,形成血腫壓迫脊髓,造成突發性癱瘓。所幸經緊急手術後恢復部分肢體力氣,但仍需長期復健。

這名男大生平日在餐廳打工,每天需要低頭洗碗、擦桌子超過4小時,回到宿舍後又習慣趴在床上打遊戲、觀看影音至少2至3小時。在7月30日發病前,他已出現手腳與頸背麻木等警訊,當天下肢突然癱瘓,雙手也逐漸失去力氣,緊急送醫治療。
經醫院檢查發現,該名男大生的頸椎C4至T1椎管內出現巨大占位性病變,嚴重壓迫脊髓,導致胸部以下完全喪失知覺。醫療團隊立即為其安排緊急手術,手術過程中發現其椎管內硬膜外血管破裂,形成大塊血腫壓迫脊髓。
泉州市第一醫院骨科副主任黃杰聰指出,這起案例的主要致病原因是長期保持低頭姿勢。他解釋:「人在低頭時頸部承受的重量,是頭部重量的3至5倍,長時間維持這種姿勢,極易導致椎管內血管破裂或脊髓受壓。」他更強調手術時機的重要性:「再晚幾個小時,可能這輩子就站不起來了。」

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黃杰聰觀察到頸椎病的發病率明顯上升。他特別提醒,當出現頸部疼痛、肢體麻木、無力或疼痛,甚至行走不穩等症狀時,可能是頸椎病變的徵兆,民眾切勿貿然前往非正規按摩店處理,應及早就醫診斷,把握治療黃金時間。
所幸這名男大生經過手術後已能抬腳,恢復部分肢體力氣,但醫師表示未來仍需進行長期復健治療。這起案例也為年輕族群敲響警鐘,提醒大眾應注意使用電子產品的姿勢和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