鏟子超人們前進花蓮救災令人感動,但台大土木工程系教授、內政部前部長李鴻源逆風表示,他若是前進指揮所指揮官,會呼籲民眾若有專業配備再進入災區,同時也分析災區疾病發生的時序表。

李鴻源表示,目前花蓮災區較需要外科醫師,因為目前許多災民有受傷情形,但慢慢地傳染病、感染會陸續出現,此時就會轉而需要內科醫師;再過幾個月,當災民意識到家園破碎時,就會開始出現憂鬱症、自殺潮,此時就需要身心科醫師、諮商師的支持。
根據《科技大觀園》針對災難醫學的系列報導,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兼任教授金傳春認為,災後的傳染病防治,一定要注意到當地原來就有哪些傳染病,例如1999年的921大地震主要發生在台灣中部的山區,台灣山區原來較使人憂心的呼吸道傳染病是肺結核。所以當時有兩個應對措施,一是以帳篷取代組合屋,避免人多共處在密閉空間,第二是同時啟動傳染病監測,來掌握呼吸道傳染病疫情。

而此次是颱風引發的災情,風災之後輸水管線受到破壞,容易感染經糞口途徑傳染的腸道傳染病,例如腸病毒、痢疾、傷寒、動物來源的沙門氏桿菌、鉤端螺旋蟲、類鼻疽,因此地方政府需在山區儲備乾淨飲水。此外,大水淹完要立刻把積水清除,以免成為蚊蟲的孳生源,進而感染登革熱、日本腦炎等蟲媒傳染病。土石流逃難的經驗中,居民普遍會有外傷,加上途經泥濘,需要注意皮膚有關的傳染病,例如破傷風。
衛福部也提醒,飲水務必煮沸,泡水或放太久的食物不要吃,以免腸道傳染病;環境可用漂白水稀釋消毒(100倍);餐具則需煮沸或用漂白水稀釋清潔再沖洗;保持手部清潔,落實「溼、搓、沖、捧、擦」五步驟,或使用75%酒精乾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