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發炎恐致癌!持續吃「深色莓果、豆製品」可改善

分享:

常覺得疲累、肩頸痠痛,可能是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狀態。劉博仁醫師表示,長期慢性發炎會提高罹癌風險,而能夠每天改變發炎反應的方式,就是持續吃抗發炎食物,包括深色莓果、豆製品與十字花科蔬菜等。

如果發炎反應無法完全關掉,會慢慢消耗免疫系統,讓身體處在長期疲乏、腸胃不適、情緒不穩的狀態。(示意圖/Pexels)
如果發炎反應無法完全關掉,會慢慢消耗免疫系統,讓身體處在長期疲乏、腸胃不適、情緒不穩的狀態。(示意圖/Pexels)

劉博仁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發炎本來是身體的自我修復機制,但如果發炎反應無法完全關掉,像火種一樣一直悶著,會慢慢消耗免疫系統,讓身體處在長期疲乏、腸胃不適、皮膚粗糙、情緒不穩、代謝下降的狀態。長期下來,更會與過敏、自體免疫疾病、心血管問題、肥胖、甚至癌症有關。

劉博仁指出,想要改善慢性發炎,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每天吃抗發炎的食物,吃對食物能促進身體自我修復與調整。他列出十大抗發炎食物,首先是深色莓果與鮮豔水果,如藍莓、草莓、葡萄,含花青素、多酚、維生素C,能抗氧化、調節發炎反應。

綠葉菜與十字花科蔬菜如菠菜、甘藍、花椰菜、芥藍,富含蘿蔔硫素、葉酸和纖維,可支持身體解毒與細胞修復。(示意圖/Pexels)
綠葉菜與十字花科蔬菜如菠菜、甘藍、花椰菜、芥藍,富含蘿蔔硫素、葉酸和纖維,可支持身體解毒與細胞修復。(示意圖/Pexels)

綠葉菜與十字花科蔬菜如菠菜、甘藍、花椰菜、芥藍,富含蘿蔔硫素、葉酸和纖維,可支持身體解毒與細胞修復。全穀雜糧如糙米、燕麥、蕎麥、藜麥,其膳食纖維會在腸道內轉換為短鏈脂肪酸,有助免疫平衡、降低腸道發炎。

豆類與黃豆製品如黑豆、毛豆、豆腐、味噌,提供植物性蛋白與異黃酮,能幫助荷爾蒙與代謝調整,減少炎症反應。堅果與種子如核桃、杏仁、亞麻籽,含不飽和脂肪、維生素E與抗氧化多酚,有助保護血管與細胞。

富含Omega-3的魚類如鮭魚、鯖魚、秋刀魚、沙丁魚,其EPA、DHA能直接下調身體的發炎訊號。(示意圖/Pixabay)
富含Omega-3的魚類如鮭魚、鯖魚、秋刀魚、沙丁魚,其EPA、DHA能直接下調身體的發炎訊號。(示意圖/Pixabay)

富含Omega-3的魚類如鮭魚、鯖魚、秋刀魚、沙丁魚,其EPA、DHA能直接下調身體的發炎訊號。初榨橄欖油含有橄欖多酚如羥基酪醇,是地中海型飲食抗發炎的核心脂肪來源。發酵食品如優格、克非爾、泡菜,提供好菌並與膳食纖維形成「腸道修復雙效」。

香料與藥草如薑黃、薑、蒜、洋蔥、迷迭香、羅勒,其多酚與精油能抑制發炎途徑,是料理中最簡單的抗發炎小調整。茶與可可的兒茶素與可可黃烷醇能支持血管健康與抗氧化,劉博仁建議適量飲用即可,且不要加糖。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