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下午發生溢流潰壩,根據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最新統計,截至今(1)日上午10時50分,這起災難已造成18人死亡、6人失聯、136人受傷。林保署表示,目前堰塞湖蓄水量已降至原滿水位的6.4%,但考量下游土砂淤積情況嚴重,仍維持紅色警戒。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表示,目前堰塞湖水位持續下降,今早測得水位為1020.3公尺,較前日下降0.5公尺,湖水面積縮減至12.6公頃,蓄水量則降至約585萬公噸,較前日減少10萬公噸。自潰堤以來,水位已下降118.7公尺,壩體持續以平均每天1公尺的速度下刷,蓄水量從原本9100萬噸大幅減少。
林務局花蓮分署於今日上午7時完成無人機空中觀測,初步判定壩體與水流並無異常狀況,預計中午時段將進行第二次觀測,「壩體結構目前看來並無異常,但因下游仍有大量土砂淤積,警戒狀態維持在紅色等級。」

在預警機制方面,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也強化警戒措施,一旦堰塞湖集水區24小時內累積雨量達100毫米,或發生規模達震度5弱以上地震,將透過花蓮縣政府發布堰塞湖警報,並同步啟動警報台及細胞廣播系統(CBS)發送警訊。
此外,空勤總隊預計於明(2)日派遣直升機至湖區安裝水位監控設備,以強化即時預警能力。災區救援物資方面,農業部協助支援救災志工餐食,自9月28日至30日期間,已累計分送4970個便當及340份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