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陸蟹遭路殺!墾丁封路太耗成本 改以科技「趨光地下廊道」實驗

分享:

記者黃翎妍/綜合報導

墾管處針對抱卵陸蟹過馬路的「路殺防治」,於今(28)日舉行陸蟹保育成果發表會。除了台26線香蕉灣到砂島路段封路,也計畫導入科技護蟹。陸蟹博士李政璋表示,日前他以生物趨光性實驗設陸蟹地下通道的可行性,初步實驗發現對藍光友反映,計畫明年在公路局所設的地下通道正式實驗,但治標不治本,完全防止要縮減至2車道。

抱卵陸蟹到海邊釋幼易遭路殺。(示意圖/取自Pixabay)

墾丁國家公園陸蟹生態資源豐富,每年農曆6到10月是抱卵陸蟹到海邊釋幼高峰期,為不讓母蟹晚間去海邊釋幼時,過馬路被車輛輾死,懇管續連續12年在台26線香蕉灣到砂島2公里路段熱區,進行護蟹交管。保育研究課今日發表會上表示,在交管前或後,今年7至9月過該路段的426隻個體中,有17隻遭路殺,占3.99%,雖然遭路殺比率較往年低,但人車干擾增加,明年將交管時間是否延長納入考量。

陸蟹博士李政璋表示,避免路殺的方式不是道路高架就是設地下通道,後者成本比較低,但陸蟹進入地下通道可能因太黑而迷路,日前以生物趨光性實驗設陸蟹地下通道的可行性,在路旁16公尺長的封閉水溝內實驗,初步實驗發現,半數會走向藍光,而公路局明年要設的實驗地下通道長達40公尺,加上溝內相當悶熱,讓他更感憂心,即便成功也只是治標,要治本要縮減為2車道。

屏東環團成員朱玉璽和律師張怡指出,車城鄉四重溪和保力溪出海口間溼地,也是陸蟹、寄居蟹的棲息地,因馬路阻隔海岸與濕地的連結,所以馬路成為陸蟹到海邊釋幼的必經之路,但卻是危險性高的死亡路途,因此墾管處在台26線執行護蟹封路時,環團也同步在區外的車城鄉濱海景觀公路福安橋至龜山橋段護蟹交管,不能因在國家園區外被忽視。墾管處長林文和也承諾會請道路主管機關重視此事。

外來入侵黃狂蟻攻擊成為陸蟹最大生存威脅。(示意圖/取自Pixabay)

陸蟹學者劉烘昌表示,因人為棲地開發、道路工程等切割棲地、氣象變遷、除草劑濫用、外來入侵黃狂蟻攻擊,導致路線生存出現威脅,墾丁香蕉灣、滿州港口村和車城後灣的陸蟹種類、數量,都較10年前數據還要低。除了封路護蟹,路面高架和設地下廊道也是護蟹方法,解決路殺危機,入侵黃狂蟻攻擊是最大生存威脅,墾管處還需加強這一塊的防治。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