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75歲詹姓老翁日前因左腳出現不自主抖動及無力感,家屬誤以為是老化現象而延誤就醫,經檢查後確診為急性缺血性腦中風,洪朝賢醫師提醒,單側肢體抖動可能是非典型中風症狀。

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神經內科醫師洪朝賢表示,詹姓老翁有高血脂病史,因左腳持續抖動且出現無力感就醫,由於未出現臉部歪斜、手腳癱軟或語言障礙等典型中風症狀,延遲一週才就醫。經核磁共振檢查發現右側大腦出現梗塞,確診為急性缺血性腦中風,經過9天住院治療後才康復出院。
針對此類症狀,洪朝賢解釋,單側肢體不自主抖動常被誤認為是帕金森氏症、甲狀腺亢進或高血糖等疾病,較少與腦中風聯想在一起,這類非典型中風症狀雖然罕見,但確實存在。

洪朝賢強調,中風治療效果與就醫時間密切相關,特別是把握「黃金3.5小時」內的緊急處置最為關鍵。他建議民眾謹記台灣腦中風學會的「FAST」辨識口訣:觀察臉部是否對稱(Face)、檢查手臂是否無力(Arm)、確認言語是否清晰(Speech),若出現任一症狀應立即就醫(Time)。
對於高風險族群,洪朝賢建議應落實健康生活型態,包括均衡飲食、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定期健康檢查,並依醫囑規律治療。他特別提醒,中風症狀在高齡或慢性病患者中可能以不尋常方式出現,若出現突發性抖動、單側無力等症狀,應立即就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