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歲李小姐確診乳癌後,在化療期間面臨是否繼續工作的兩難。烏日林新醫院乳房外科吳玉婷醫師指出,這個問題需要從更深層的角度思考,關鍵在於如何讓治療成為重啟健康生活的契機。
「乳癌治療是否真的讓身體更健康?」烏日林新醫院乳房外科吳玉婷醫師表示,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必須依照癌友的身體狀態、工作性質與經濟條件來決定。
吳玉婷醫師解釋,化療、標靶或免疫治療的主要目的是消滅腫瘤細胞,但真正的健康需要更全面的照顧。她強調:「乳癌的治療,不只是腫瘤縮小或消除,更重要的是患者能夠培養出更好的飲食習慣,並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
針對化療期間是否繼續工作的問題,吳玉婷醫師指出常見的化療副作用包含疲倦、免疫力下降、噁心、掉髮與白血球降低。對於需要長時間勞力、熬夜,或處於高感染風險環境的工作者,若經濟狀況許可,建議適度請假休息。

相反地,若是文書或遠距工作等較具彈性的工作型態,在體力允許的情況下持續工作,反而有助於維持生活節奏、減少孤單感,並提升治療順應性。
在臨床評估中,吳玉婷醫師特別注重營養衛教,協助癌友建立正確的飲食方式,確保身體獲得充足營養。同時也建議適度運動,預防肌肉與骨質流失,並養成規律睡眠習慣、做好壓力管理,必要時提供心理諮詢資源。
李小姐在聽取醫師建議後,決定調整生活習慣,專心對抗癌症。吳玉婷醫師表示,罹患乳癌是身體發出的警訊,若能在治療期間認真探索健康飲食、培養規律生活,不僅有助於康復,更能為未來打造更健康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