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近日分享三個喝水案例,強調喝水時機與方式的重要性。他指出,不當的飲水習慣可能導致嚴重健康問題,從泌尿道感染到中風都有可能。

劉博仁在臉書發文指出,一名體重50公斤的女性每天攝入近3000c.c.的水,卻因睡前仍大量飲水,導致夜間頻尿,影響睡眠品質及日間精神狀態。經醫師建議在睡前2至3小時減少飲水後,症狀獲得明顯改善。
另一個案例中,一位女性因為「不渴就不喝水」的觀念,每日僅攝入約500c.c.水量,結果頻繁出現泌尿道感染,需要經常服用抗生素。劉博仁解釋,泌尿系統需要足夠的水分來沖刷細菌,水分不足容易導致細菌孳生。
更嚴重的是,一名在工地工作的男性因大量流汗後未及時補充水分,造成嚴重脫水而引發腦梗塞中風。劉博仁強調,流汗會導致水分和電解質流失,若未即時補充,可能增加腦血管意外風險。

針對正確的飲水方式,劉博仁提出「黃金喝水法則」,建議採取「少量多次、掌握時機」的方式。他特別強調五個關鍵時機:早晨起床後喝一杯溫水促進代謝、餐前半小時飲水幫助消化、兩餐間少量補充、運動時定時補水,以及依個人情況調整睡前飲水量。
劉博仁提醒,每日所需水量可依據體重計算,約為體重乘以30c.c.。他特別強調,白開水是最佳的水分來源,不應以飲料、咖啡或酒精取代。等到口渴才補充水分,身體已經處於輕度脫水狀態,因此養成定時飲水習慣相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