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歲女反覆發燒、關節腫痛 一查竟確診紅斑性狼瘡

分享:

一名21歲女性反覆發燒、全身疲倦,出現落髮、面部紅斑及關節腫痛等症狀,檢查後確診為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此疾病在台灣最常好發於20至49歲女性,患者需定期追蹤、避免紫外線曝曬,並保持良好生活習慣。

一名21歲女性反覆發燒、全身疲倦,出現落髮、面部紅斑及關節腫痛等症狀,檢查後確診為全身性紅斑性狼瘡。(圖/Photo AC)

桃園醫院風濕免疫科醫師王淳峻表示,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與基因、環境因素如紫外線、家族史、病毒感染、女性荷爾蒙及部分藥物皆有關聯。研究顯示,狼瘡病人子女的發病機率約5%,同卵雙胞胎的發病率更高達30%;若家庭中有父母、兄弟姊妹或子女曾罹病,近親的罹病率約為10%。

「紅斑性狼瘡的表現非常多樣,每位患者受到影響的器官不盡相同。」王淳峻醫師指出,有些患者以皮膚紅斑、血管炎、落髮或關節疼痛為主;有些則發生心臟與肺部發炎、嚴重疲倦、貧血等症狀;若侵犯腎臟,則可能出現泡泡尿、下肢水腫及腎功能下降等情形,透過規律治療,目標是讓病情緩解、避免器官長期受損,同時盡量降低藥物副作用,維持良好生活品質。

桃園醫院風濕免疫科個案管理師蕭郁陵提醒,狼瘡病友平常需特別留意生活型態,包括保持充分休息、避免感染、進出公共場所配戴口罩,並加強手部清潔。「防曬是關鍵,因紫外線會明顯惡化病情,可能誘發發燒、關節痛或心肺發炎。」蕭郁陵建議患者外出務必穿戴寬邊帽及長袖衣物,若使用防曬油,也需注意是否對成分過敏。

千萬不要憋尿,並留意排尿狀況,若發現泡泡多且久久不消,可能是腎臟受影響。(圖/Photo AC)

「千萬不要憋尿,並留意排尿狀況,若發現泡泡多且久久不消,可能是腎臟受影響。」蕭郁陵個案管理師指出,適度運動能預防肌少症與骨質疏鬆,均衡飲食與維持健康體重則有助穩定免疫功能。此外,避免熬夜與過度壓力、戒菸戒酒、並提前與醫師討論懷孕計畫,也是確保病情穩定的重要原則。

桃園醫院提醒,一旦出現莫名疲倦、皮膚紅斑、關節疼痛、落髮或泡泡尿等症狀,千萬不要輕忽,可就近尋求風濕免疫科的專業協助。透過早期診斷、妥善治療與良好生活管理,多數狼瘡病友都能維持穩定狀態,持續過著健康而有品質的生活。

衛生福利部樂生醫院漢生防治科葉倩妤主任曾撰文指出,紅斑性狼瘡亦稱思樂醫或蝴蝶病,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疾病;身體的免疫系統功能是保護外來的侵入物質,但紅斑性狼瘡患者的血液中卻含有過量的特殊抗體,導致免疫系統異常並攻擊患者的正常組織,若沒有適當追蹤及治療,最終可能全身器官衰竭而死亡,因此外界也稱為「不死癌症」。

留言衝人氣 3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