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88歲退休教師從今年1月起出現間歇性發燒及劇烈咳嗽,短短3週內從能自理生活急轉直下成臥床狀態,出現認知功能退化、失禁等症狀。經台中榮總診斷,發現是致命的隱球菌性腦膜炎,所幸及時治療後已逐漸康復。

台中榮總內科部感染科陳永峻醫師表示,隱球菌主要存在於鳥類糞便和土壤中,人類一旦吸入孢子並潛伏體內,當免疫力下降時就可能發病。該菌最常侵襲腦部和肺部,其中以腦膜炎最為嚴重,全球10週內死亡率高達24%至47%。
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分析,2002年至2015年共有6647例新發隱球菌感染案例,發生率從每十萬人1.48例上升至2.76例。台中榮總電子病歷資料顯示,過去10年共有147例隱球菌性腦膜炎病例,患者年齡中位數為60歲,整體死亡率近三成。

陳永峻醫師指出,隱球菌性腦膜炎早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與感冒、中風或失智混淆。高風險族群包括HIV感染者、器官移植患者、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或類固醇者、癌症病人及高齡慢性病患者,即使治療成功,仍有10%至70%的患者可能留下後遺症。
醫師提醒,免疫功能較差的民眾應避免接觸高風險環境,若出現持續頭痛、發燒、視力模糊、走路不穩等神經症狀,應立即就醫,及早發現治療才能降低死亡率和後遺症發生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