篩檢可揪出早期肺癌?台肺癌權威陳晉興這樣說

分享:
0:00
volume_up

蔡庭語/綜合報導

一項統計顯示,這30年來,台灣肺癌的發生率增加了3倍,更蟬聯國人十大癌症死亡率榜首18年,去年不幸奪走超過1萬條人命,寫下1年內單一癌別死亡破萬人的紀錄。

為了迎擊肺癌,衛生福利部7月起開辦肺癌早期偵測計畫,提供高風險族群2年1次低劑量的電腦斷層檢查,成為世界第1個針對具肺癌家族史及重度吸菸者提供肺癌篩檢的國家。國內肺癌權威、台大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陳晉興表示,只要篩檢,存活率就有機會從8%提升到88%,並以前副總統陳建仁為例,所幸發現得早,術後恢復良好至今未再復發。

前副總統陳建仁無家族病史也沒抽菸,卻在2015年檢查時發現罹患肺腺癌 。
(圖/翻攝自陳建仁臉書)

據《自由時報》報導,陳晉興副院長指出,台灣肺癌發生人數正在不斷攀升,死亡人數更是高居不下,據統計,2019年發生人數已來到1萬6233人,死亡數也在去年首度突破萬人,然而在醫界中,在意的不是有多少人罹患肺癌,而是會死多少人。

5年存活率只剩8%?!

陳晉興說,全世界治療肺癌的方式其實大同小異,理論上存活率不會差太多,真正有差別的是在於病患發現時的期數,第1A期肺癌存活率約是88%,但如果沒有篩檢,過了黃金治療期,等到有症狀發生才就醫的病患,超過半數已經是第4期,5年存活率只剩下8%。

兩類高危險族群 納入公費篩檢

抽菸是肺癌最直接且確定的危險因子,中研院院士楊泮池率領團隊投入肺癌研究,發現50至74歲具肺癌家族史者,肺癌檢出率比其他不吸菸肺癌高危險族群還高,因此衛生福利部國健署在今年推動公費肺癌篩檢,率先提供兩類高危險族群篩檢,一是老菸槍,另一類就是台灣首創的針對「家族病史」。

老煙槍是肺癌的高危險族群。
(圖/Pixabay)

陳晉興認為,普篩是目標,但因健保資源有限,每年健保有8千億元的預算,但國健署只有其中的1%,因此篩檢只能先針對高危險族群推動,除了公費篩檢對象,陳晉興也建議45歲以上民眾自費篩檢,如果父母親45歲就已經是肺癌第4期,則盡量提早5至10年做篩檢。

「不列在公費篩檢對象就不會得肺癌,是錯誤迷思!」陳晉興說,像是前副總統陳建仁,既沒有家族病史也沒有抽菸,卻在2015年檢查時發現罹患肺腺癌,所幸發現得早,術後恢復良好,至今未再復發,是低劑量電腦斷層檢查最經典的例子之一,「篩檢救了副總統一命,也可以救你一命!」。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