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時鐘亂了 輪班者慢性失眠情形多1倍

分享:
0:00
volume_up

全台每10人就有1人受慢性失眠所苦,其中又以輪班工作者情況最嚴重。台灣睡眠醫學會最新調查發現,輪班工作者的慢性失眠是固定白班工作者的2.18倍,換班頻率越高,失眠情形越嚴重,造成身體免疫能力下降、嗜睡。醫師解釋,一般人的睡眠,約在凌晨4、5點時,體溫達到最低點。該低點為生理時鐘的指標,睡眠時間若變動,系統的功能也會跟著失調。 [caption id="" align="alignnone" width="656"] ▲慢性失眠者常會出現嗜睡、疲倦、較易生病的狀況。示意圖(林周義攝)[/caption] 台灣睡眠醫學會以600位工作者作為樣本,固定日班工作者與輪班工作者各佔半數。網路調查發現,國人慢性失眠症盛行率為10.7%。而輪班工作者的慢性失眠症盛行率為固定日班工作者的2.18倍,佔23.3%。 睡眠醫學會副理事長、政大心理系主任楊建銘表示,一般人睡覺時,身體會在凌晨4、5點達到體溫最低點,該地點為生理時鐘的指標。輪班者,睡眠時間往後移,生理時鐘卻不見得那麼快往後。楊建銘以臟器比喻為樂手,一旦指揮亂了調,臟器的功能也跟著失調。 慢性失眠者常會出現嗜睡、疲倦、較易生病的狀況。該調查發現,輪班工作者生理、心理、免疫系統相關疾病的比例,都較固定日班工作者高,包括心血管疾病(11.7% vs 3.7%)、糖尿病(8.0% vs 4.0%),精神情緒方面的疾病(11.3% vs 3.0%)、感冒(32.3% vs 12.0%)。其中的具體原因,仍待睡眠醫學界進一步發掘。 針對輪班工作者,台灣睡眠醫學會大眾教育委員會主席、臨床心理師吳家碩建議,換班頻率可採「緩慢輪班原則」,先固定某一班表較長的時間,再換班。每一班表應維持2周以上,以利生理時鐘可與外在時間同步。因生理時鐘需時間調節,建議至少保留2天以上的適應期,因應班別更動。 (中時電子報)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