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補充保費新制擬116年上路 「利息、股利、租金」年結算2萬就收取

分享:

衛福部將修改《健保法》,針對薪資以外的利息、股利等收入,改採年度結算方式收取補充保費。衛福部長石崇良表示,明年將啟動修法程序,導入年度結算制度,利息、股利、租金等一年累計逾2萬元,就要收取2.11%的補充保費,且扣繳上限將從1000萬元提升至5000萬元,最快民國116年上路,預計可為健保增加100至200億元收入。

衛福部長石崇良。(圖/中天新聞)
衛福部長石崇良。(圖/中天新聞)

石崇良接受《中國時報》專訪指出,健保為開源,政府已推動多項作法,接下來將進入深水區,包含改革補充保費。他說,現行補充保費採單筆計算,若有1000萬存款,拆成10筆,單筆利息不超過2萬元,都不必繳補充保費。為避免拆單,未來將導入結算制,「優先從利息、股利、租金做起」。

衛福部將修法將健保補充保費改為年結計算。(圖/資料照)
衛福部將修法將健保補充保費改為年結計算。(圖/資料照)

另在超過薪資4倍的獎金部分,石崇良說,高薪者的4倍徵收門檻較高,常常徵不到,亦決定修法,起徵點從薪資的4倍以上,改為最低基本工資2萬8590元的4倍以上。他舉例,假設月薪10萬元,獎金要達到40萬元才開徵,未來修法後,若以最低薪資為例,獎金約超過11萬4360元就要繳補充保費。

曾任健保會委員的台北商業大學教授韓幸紋曾試算,補充保費上限若提高至5000萬元,費率維持2.11%,預期增加收入約90億元,若再導入結算制度,則增加約200億元收入。韓幸紋指出,補充保費的設計是在「行政簡便」和「公平性」上取得平衡,導入結算制是好的做法,但行政成本不低,社會壓力預計也很大。

對此改革,朝野立委看法不一。民進黨立委林月琴肯定補充保費「結算制」與獎金門檻連結基本工資方向,認為可有效防堵拆單、提升量能負擔與制度公平,但也表示將請部會提出影響評估與試算,並控管行政成本,同時注意政策連動的檢視,例如租屋補貼等是否受影響。

國民黨立委廖偉翔則表示,補充保費的改革目的是希望在不調整費率情況下,找到最精準、影響最小的開源方式,但此項改革需要修改《健保法》第31條,而現行《健保法》中有許多條文與現實操作不協調,修法過程可能涉及較大範圍調整,必須全面考量。

民眾黨立委陳昭姿認為,衛福部此舉就是從人民身上多收保費,應坦誠「這就是調漲保費」,且健保有改革必要,但不該做半套,更不只有二代健保需要調整,重要的是過去數十年來政府負擔部分保費,用計算方式納入各種支出充數,實際根本沒滿足法定36%的政府負擔。

民進黨立委賴惠員建議修法時同步增訂「資訊揭露義務」、「租賃/利息/股利資料自動通報機制」、「拆單分散規避罰則」等條款,並建立「監督評估機制」,每2年檢視補充保費收繳情況。她指出,為兼顧保障弱勢,建議將低額現金、租金、小額股利收入人群納入免徵或減負範圍,也可設計「家庭綜合判定」而非單人,以避免單一人的小額租金收入導致保費大增。

留言衝人氣 10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