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口堰塞湖「曾兩度上演」 傳地標酋長岩消失湖水下

分享:

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燕子口地區因立霧溪邊坡崩塌形成堰塞湖。太魯閣國家公園粉專發文表示,此處在過去曾有兩次形成堰塞湖,傳出酋長岩消失在湖水下,太管處對此澄清了。

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圖/太管處提供)
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圖/太管處提供)

太魯閣國家公園臉書粉專19日發文表示,2025年10月17日清晨4時58分,太魯閣的微地動儀器記錄持續18秒的震動訊號,「那是大理岩高陡岩坡的崩落聲,數萬立方公尺的岩石瞬間堵住立霧溪,一座『天然壩』就這樣誕生了。」

太魯閣國家公園臉書粉專引述由東華大學郭俊麟老師及NDHU強韌防災團隊製作的堰塞湖應變紀實,17日早上7時工程人員發現水位異常飆升後,當天13時立即把中橫封路,遊客只出不進,晚間太魯閣全區封閉,依法撤離,18日凌晨2時30分,湖水漫入靳珩隧道,從隧道溢流回河道,中午壩底滲流加劇,距離壩頂不到5公尺。相關單位快速應變和預防動作,粉專也表示「感謝太管處、林保署花蓮分署、公路局、秀林鄉公所...多個單位無縫接力,把『預防性撤離』做到極致。這次,沒有人員傷亡。」

針對堰塞湖的形成,太魯閣國家公園粉專提到「這不是第一次」,同樣的位置曾經兩度上演,分別是1951年花蓮大地震,73公尺高的天然壩,撐了半年才潰堤;1998年芭比絲颱風,再次形成堰塞湖。

不過,傳出燕子口的人氣拍照地標「酋長岩」消失在湖水下,粉專感嘆「錐麓古道大斷崖的部分路基,在0403地震後已經崩毀,如今更是只剩下光達圖上的殘影。大自然的力量,改寫了峽谷的面貌,也改寫了我們的記憶。」

針對外界傳言酋長岩沒入堰塞湖底,對此,太管處保育研究科長陳顧淋澄清,酋長岩位於壩體下方約50公尺處,目前還沒有被水淹沒,若之後壩體潰決才可能會被大水淹沒。

留言衝人氣 9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