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轉冷,不少民眾習慣進補暖身,一名女子日前食用羊肉爐並搭配2口米酒,當下感覺身心溫暖,未料隔天卻因頭暈、心悸就醫,整個人虛弱到無法站穩。內科醫師傅裕翔指出,進補對長輩容易造成身體負擔,特別是正在服用抗凝血劑等藥物的患者,可能增加瘀青、流血或內出血風險。
傅裕翔在臉書表示,該名女子就醫時原以為是天氣太冷導致不適,經詢問後才得知她前一天喝下滿滿一碗藥膳湯,還吃光一大盤羊肉,並配了2口米酒。他表示,這種「進補過頭」的情況在冬季相當常見,補品與日常飲食不同,更像是「溫和版中藥」,雖然能幫助年輕人暖活身心,但對長輩而言卻容易造成負擔。
傅裕翔提醒,冬季進補有3大地雷需要注意。首先,大部分補品都會添加酒精,而酒精會增強抗凝血藥物的效果,增加長輩瘀青、流血或內出血的風險。其次,藥膳湯常加入米酒、老薑、麻油,會讓人出現頭熱、臉紅及血壓下降等情況,若長輩又習慣睡前服用贊安諾等類型的安眠藥,便可能出現頭暈、無力,導致起身不穩,甚至夜間跌倒,或隔天整天意識昏沉。
此外,羊肉爐、麻油雞、薑母鴨的湯頭通常含有各種調味料,容易引起心臟病或腎臟病患者血壓飆高、水腫、喘不過氣,甚至危及生命。傅裕翔建議,長輩進補頻率一周1至2次即可,不要每天或每餐都進補。若有服用抗凝血劑、抗血小板藥、安眠藥,一定要先與醫師或藥師討論能否進補。
傅裕翔也提醒,進補時應多吃菜和肉但少喝湯,因為湯中的酒精、油脂加上藥膳對人體代謝的負擔最大。進補當天,其他含酒精飲品就不要再喝。若進補後出現頭暈、心跳加快、步伐不穩等症狀,千萬不要硬撐,應直接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