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導致光復鄉災情嚴重,許多「鏟子超人」前往協助清淤,卻有志工返家後出現橫紋肌溶解症等健康問題。衛福部長石崇良透露,目前災區以流感病人及割傷等外傷病例較多,他特別提醒非習慣長期勞動者「不要太逞強」,以免在炎熱天氣下長時間肌力運動引發健康風險。
網路上有鏟子超人分享救災返家後出現喉嚨痛、咳嗽及無力等症狀,甚至有志工因橫紋肌溶解症被送進加護病房急救。一位網友提到,他的朋友僅30多歲(82年次)就因此住進ICU,並提醒大眾挖土並非易事,需考量環境、飲食、體力及疾病等因素,量力而為。
疾管署長羅一鈞表示,救災後1至2天因橫紋肌溶解症嚴重到住進ICU的情況,最可能是「肌肉過度使用」所致。他建議鏟子超人多補充水分,若出現肌肉疲勞、疼痛或僵硬症狀應立即休息。
石崇良在出席疾管署「左流右新 健康安心」114年度公費流感及新冠疫苗開打記者會時指出,災後有許多民眾投入家鄉重建工作,連假期間也湧入大量志工,人口移動可能促進流感傳播。他表示,疾管署已特別提醒志工注意「三保」:裝備保護、飲食保護及清潔保護,並密切監測每個百人以上收容中心,目前主要發現流感病例,尚未出現腹瀉疫情。
對於外地志工,石崇良特別提醒,臨時投入災區救援更需注意自身安全。在炎熱天氣下,放置過久的便當不宜食用,飲水必須是煮沸或瓶裝水,飲食前的手部衛生也至關重要。

針對傳出有志工因橫紋肌溶解症住進加護病房的情況,石崇良表示,目前天氣仍然炎熱,除了外傷病人外,也出現熱衰竭病例。他強調在災區補充水分非常重要,可避免脫水並調節體溫,並再次提醒沒有長期勞動或負重經驗的志工不要過度逞強。
值得一提的是,石崇良指出災區目前設有六個醫療站提供傷口消毒服務,且破傷風疫苗供應充足,疾管署已調度一批疫苗至災區,可在處理傷口的同時接種。此外,從10月1日起,花蓮災區的救災人員及志工均可接種公費流感及新冠疫苗,他甚至表示:「為了想打疫苗而投入花蓮救災,我們也是歡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