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受東北季風影響,台灣許多地區遭遇暴雨強襲,不少民眾的雨傘不敵風勢「開花」損壞。然而,環保單位提醒,由於傘具多屬「複合材質」,若未妥善分類,恐觸犯《廢棄物清理法》,罰鍰金額從1200元到6000元不等。

環保團體「RE-THINK重新思考」在《回收大百科》指出,雨傘由金屬骨架、尼龍傘布及塑膠握把組成,拆解後可部分回收。金屬部分屬於鐵製品可再利用,傘布則屬一般垃圾,握把依材質分類為塑膠類。
然而,北部各縣市規定略有不同。台北市環保局表示,報廢雨傘可免裝專用垃圾袋,直接交由清潔隊回收處理;新北市環保局則建議民眾可先行拆解,金屬部分交給回收車,傘布則丟入一般垃圾。

中南部的規範也類似。高雄市環保局提醒,雨傘屬於複合材質,建議以刀片割開縫線,將金屬骨架與傘布分離,金屬可回收、傘布與握把則交由垃圾車收運。台中、台南兩市也同樣要求先拆布、再分類投遞。
根據《廢棄物清理法》第50條第2款規定,民眾必須做好資源回收分類,若隨意丟棄垃圾,將面臨1200元至6000元的罰款。環保局呼籲,民眾應遵守相關規定,共同維護環境整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