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要吃烤橘子?醫揭3種痰意義…誤信偏方恐腹瀉!

分享:
0:00
volume_up

記者劉靜/綜合報導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一般醫學科主治醫師吳昌騰提醒,感染BA.4、BA.5後的指標性症狀,已不再是以往的「失去嗅覺或味覺」,最常見則為「喉嚨痛」且恐持續7天。(示意圖/pexels)
民眾咳出痰時,要特別注意其顏色。(示意圖/pexels)

許多民眾會在出現咳嗽症狀時,自行服用偏方改善狀況,像是烤橘子、蘿蔔泥、枇杷膏等等。然而中醫師余雅雯指出,咳出痰時必須仔細觀察其顏色、質地,以了解其背後的生理意義,而偏方未必有效,還可能會讓症狀更加嚴重。

中醫師余雅雯在臉書粉專透露,病患經常會和中醫師討論偏方,例如:「最近喉嚨卡卡的,可不可以喝枇杷膏?」或是「蘿蔔泥可以解痰?」、「烤橘子可以止咳化痰」對此余雅雯表示,別人認為有效的偏方,不代表可適用於每個人,而是要依照各人情況加以評估,否則將可能導致更不適的症狀,像是有些老人家體寒卻食用白蘿蔔泥,導致咳嗽加重又腹瀉。

余雅雯列出了3種痰的類型,分析其詳細症狀,並推薦適合攝取的食物:

1.燥痰:呈現白、淡黃色,痰少或無痰;症狀為喉嚨乾燥,夜晚會惡化。建議攝取豆腐、銀耳、芝麻、山藥等。

2.熱痰:呈黃綠色,痰多且黏,重咳會卡痰。建議攝取海藻類、綠豆、香蕉、白蘿蔔等。

3.寒痰:透明且水,有咳嗽、打噴嚏及流鼻水症狀。建議攝取薑、大蒜、蔥、紫蘇、香菜等。

余雅雯說明,痰有不同的顏色、質地,在診斷上也代表不同意義,因此食療、藥療都必須量身訂製,一個偏方不能治療所有的情況。建議民眾就診時可以和醫師詳加描述痰的狀態,包含顏色、質地、什麼時候痰會比較多,或是直接用手機將痰拍起來,讓醫師更能夠分析痰的成因並對症下藥。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