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力極高「黴漿菌」!4歲男童紅疹爬滿身 醫抽血驚見「全家都中」

分享:
0:00
volume_up

記者黃韵涵/綜合報導

台中一名4歲男童咳嗽長達2週,原本以為是感冒,不料臉部長滿許多紅疹且肚子痛,疑是蕁麻疹,隔日持續性腹絞痛,紅疹擴散至全身。住院給予黴漿菌及類固醇治療,3日後出院繼續追蹤治療。

李小弟住院期間紫斑症照片。(圖/烏日林新醫院提供)

烏日林新醫院過敏氣喘科主任暨小兒科賴永清醫師表示,李小弟的抽血數據顯示白血球及血小板都有上升,反映出身體正值發炎或感染,進一步抽血檢驗黴漿菌為陽性,故診斷罹患反覆黴漿菌感染合併類過敏性紫斑症。之後更發現李小弟的父母及弟弟,經抽血檢驗都有反覆黴漿菌感染,可見得黴漿菌傳染力之高,全家一起接受黴漿菌的抗生素治療!

類過敏性紫斑症屬於侵犯微血管的過敏性血管炎,是兒童最常見的血管炎,每年發生率僅有10萬分之15,根據統計常發生在3~10歲的兒童,且男童略高於女童,男女比為1.2~1.8:1,成人案例較少見。好發季節在冬、春、秋三季,夏季比較少見,致病機轉未明,可能與自體免疫反應或與免疫複合體(尤其IgA)沉積引起之血管炎症反應有關。

類過敏性紫斑症發作前通常有一些觸發因子,如:上呼吸道感染、細菌或病毒感染,或是服用藥物、惡性腫瘤、過敏病史。現今類過敏性紫斑症又命名為IgA血管炎,臨床特徵為白血球破壞性血管炎及免疫球蛋白IgA沉積,尤其會出現在皮膚、關節、腸胃道,和腎臟的小血管,主要三大症狀為可觸摸的血管性紫斑症、腹痛、暫時性的關節炎。

賴永清指出,類過敏性紫斑症狀可見表現,病童有觸摸性紫斑為主的血管炎皮膚炎,其分佈主要於下肢、臀部,尚可見於軀幹、上肢甚至臉上。值得注意的是25%的紅疹症狀,是在其他徵兆出現之後才表現出來,需仰賴醫師的專業與經驗來判斷!

  • 80%會有腸胃症狀,嘔吐腹瀉,嚴重時腹部絞痛,會有胃腸道出血、腸套疊及腸破裂。
  • 70%會有肌肉骨骼症狀,以輕微暫時性關節病、關節炎為主。
  • 30%會有腎臟侵犯,較常見血尿、蛋白尿。

大部分類過敏性紫斑症病童只要盡早治療都可順利康復,但是其中1~2%會出現腎功能衰竭。類固醇治療能迅速改善胃腸道症狀,降低其嚴重性和合併症的發生率,及腎臟發炎率可由50%降低至5%!

留言衝人氣 3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