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罹食道癌二期爆瘦16公斤!小心「這些生活習慣」會讓你罹患食道癌!

分享:
0:00
volume_up

實習記者陳昀娟/綜合報導

身體若有不適一定要就醫檢查!一名60多歲婦人,過去一年多來持續胸悶,而且體重遽降,暴瘦了16公斤讓她趕緊就醫檢查,經醫師診斷後確診為食道癌二期。爆瘦16公斤的她「癌疲憊」指數已達中重度程度,醫師擔心婦人體力撐不過化放療程,合併使用癌因性疲憊症藥物,成功完成化放療與手術治療,腫瘤完全消失。

根據國健署報告顯示,2019年食道癌總發生人數2656人,男性佔比超過9成,食道癌高居男性癌症發生率第6位,雖說是「專屬男性的癌症」,但女性也不可輕忽。醫師提醒,若出現長期喉嚨沙啞吞嚥困難,或體重莫名減輕的症狀,都應提高警覺。

食道癌主要分鱗狀細胞癌和腺癌,逾9成台灣患者為鱗狀細胞癌。馬偕醫院外科部副部長、胸腔外科主任黃文傑解釋,食道癌主因是不良的生活習慣,包括抽菸檳榔過量飲酒常食用高溫或太燙食物醃漬物煙燻燒烤加工肉品等,這些都會刺激食道黏膜,增加罹癌風險。尤其是長期飲用烈酒,除了剌激口腔、咽喉、食道及胃部黏膜造成急慢性發炎外,酒精的代謝產物乙醛,也具有讓動物致癌的特性,而該名婦人有飲酒習慣,推測是她罹患食道癌的主因。

過量飲酒會刺激食道黏膜,增加罹癌風險。(示意圖/pexels)

黃文傑表示,食道癌罹癌初期,腫瘤剛於食道形成,不會有痛感,也因體積小,尚未影響吞嚥,讓患者難以察覺,一期以前的食道癌,腫瘤體積小且未擴散,會以手術切除治療;二期以上則會先化放療再進行手術,但多數患者在接受化放療時,會出現癌因性疲憊症,加上食道癌患者常有營養不良的狀況,容易出現體力不堪負荷的情形,進而影響效果甚至終止治療。

黃文傑在替婦人化放療的同時,合併治療癌因性疲憊症的處方藥物,最終讓她順利挺過整個療程,成功完成化放療與手術治療,讓腫瘤完全消失。

每日攝取足夠的蔬果,控制飲食避免過度肥胖,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就能降低食道癌的發生。吞嚥異常雖然並非食道癌特有的症狀,但超過兩、三週仍未消失,就應儘快就醫,以便釐清病因獲得正確治療。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