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毛不當恐灼傷!食藥署驚曝副作用 授4招保護肌膚

分享:
0:00
volume_up

記者劉靜/綜合報導

男子前往除毛結果被騷擾。(圖/示意圖/取自Pixabay)
許多人會在夏季除毛。(示意圖/取自Pixabay)

炎炎夏日,民眾紛紛換上短袖短褲,因此擔心手毛或腿毛顯露在外而選擇除毛。對此食藥署透露,女性最在乎腋下、手毛、腿毛與比基尼線的體毛,男性則以去除鬍子為主。但如果除毛的方法不當,將可能導致過敏、感染、毛囊發炎甚至是灼傷,因此特地統整了4大注意事項,讓民眾安心除毛。

食藥署在《藥物食品安全週報》指出5種常見除毛方法:除毛膏除毛法、 拔毛法 、剃毛法、蜜蠟除毛法、電動除毛刀法等等,其中除毛膏最容易導致過敏,使用時要特別注意。

至於除毛的副作用相當繁多,包括過敏、感染、傷口紅腫、毛囊角化粗糙、毛囊發炎、毛髮內嵌、發炎性色素沉澱等,「更嚴重時會傷害皮膚造成灼傷及水泡形成。」而最常見的除毛副作用,就是產生色素疤痕沉澱,需要好幾個月後色素才會淡化。

食藥署總結出4大除毛注意事項:

1.注意清潔,可用酒精擦拭,若用拔或刮的方式除毛,動作務必要輕,減少毛囊拉扯,除毛後再抹乳液加強保濕。

2.若出現溼疹、發炎、感染及傷口等問題,建議不要使用除毛膏。

3.除毛後要用冷水清潔,有時會暫時紅腫及輕微刺痛,大約半天時間就會消退,並可使用冰敷或外用消炎藥膏塗抹,直至紅腫消退。

4. 臉部較不建議使用除毛膏,而私密處的肌膚,比身體其他部位的肌膚都還要脆弱敏感,所以選購除毛膏時要注意成分的安全性。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