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BB.1.5「只是小咖」!前台大名醫:最可怕的是「圓周率病毒」

分享:
0:00
volume_up

記者劉靜/綜合報導

變種病毒「XBB.1.5」引發許多民眾的恐慌,但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指出,XBB.1.5雖然再感染的機率增加,但絕非大魔王,頂多只是小嘍囉,真正要擔心的則是「π病毒」。

(圖/翻攝自pexels)


 

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在臉書以「XBB.1.5是大魔王嗎?」為題發文,表示「XBB.1.5最近被美國CDC單獨從XBB下分出來,因為在美國絕大部分XBB其實是XBB.1.5,而非2022年10月在新加坡大流行的XBB。XBB.1.5有其令人擔心之處,主要是免疫逃逸和XBB一樣強,再感染的機率大增。」

林氏璧指出,「新加坡之前的BA.2,BA.5乃至XBB,確診和死亡是一波比一波低。XBB這波的確有很多重複感染,但明顯之前自然感染和疫苗的防重症效果應該是有留下來的。當然新加坡的狀況不一定到世界其他地方會相同。新加坡的醫療體制,老人家的疫苗施打率都是名列前茅的。而XBB.1.5也並不是XBB。我們接下來要密切觀察美國疫情的發展,特別關注在重症和死亡有無顯著增加。」

林氏璧透露,「我個人不會特別擔心XBB.1.5。他終究還是Omicron的亞株變化,我猜他頂多是個小魔,守關的小嘍囉。疫情以來,我們的媒體封了多少變種病毒為大魔王?我個人認為大魔王應該沒有這麼廉價。真的大魔王出現時,是要像2021年11月Omicron一樣橫空出世,各國專家基於科學上的觀察如臨大敵,WHO很快開會幫他安上一個新希臘字母。你們回想一下,Alpha,Delta,Omicron的出場,是不是大概都是這樣?下一個輪到圓周率π病毒了。等到新聞上出現了"π病毒"三個字,那時候才是事情大條的時候。」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