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30萬開腰椎手術!骨釘全打滿「下肢仍無力」醫一看:開錯地方了

分享:
0:00
volume_up

記者吳紹尹/綜合報導

彰化1名中年男子因雙下肢無力,先後到兩家醫院自費做30多萬的脊椎手術後,不僅無法行走連站也有困難。到彰基醫院檢查,發現5節腰椎骨釘跟椎間盤支架打好打滿,胸椎明顯受到壓迫。

張尚文院長用顯微手術切除腫瘤。(示意圖/彰化基督教醫院)

隨著國人平均壽命的延長,退化性脊椎疾病的患者也越來越多。但不是所有的患者都必須接受手術治療。脊椎手術的方式、種類、以及所需使用的醫材琳瑯滿目,往往會讓患者覺得眼花撩亂,甚至不知所措。更有甚者,在門診也會看到不需要脊椎手術的患者被植入了很多自費骨釘、支架,甚至在診斷不明確的情況接受了手術。

彰化基督教醫院南投分院院長張尚文表示,最近在門診遇到一位經由診所轉診坐著輪椅的中年男性,之前在其他二家醫院接受了自費三十多萬的脊椎手術。到門診的第一句話就說「手術完之後症狀完全沒有改善。」半年間,雙下肢開始慢慢地無力,不會酸痛,到最後甚至無法行走、站立。張尚文在檢查他脊椎手術的影像後,不禁倒抽一口涼氣,腰椎只有五節,但是五節皆已動刀,骨釘跟椎間盤支架通通打好打滿。

患者在他院手術後,腰椎人工植入物的情況。(示意圖/彰化基督教醫院)

張尚文指出,從症狀問診後認為問題不是出在腰部脊椎,而是在脊椎比較高一點的位置:胸椎。在門診的時候,張尚文請一旁跟診的實習醫學生與PGY住院醫師對他做肌腱反射的測試,果然得到了肌腱反射增強的結果,持續大反射幅度痙攣,表示在更高位的神經有壓迫或阻斷的現象才會導致肌腱反射的增強。

張尚文安排該患者進行胸椎的核磁共振檢查,在第一到三胸椎的地方發現了胸椎壓迫,隨即安排患者入院,進行胸脊椎減壓手術,手術治療的費用健保都有給付。術後患者下肢的肌力隨即改善,也在手術後的第七天出院,持續復健治療。最近一次回診,已經是自己走進診間。

張尚文院長發覺問題非出於腰部脊椎。(示意圖/彰化基督教醫院)

當民眾遇到脊椎方面的問題,在面對眾多手術方式以及琳瑯滿目的自費醫材方面,往往沒有辦法得到充分的資訊、又或者在理解不足的情況下就接受了手術。除了所費不貲的自費材料外,也可能因為手術術式的差異而沒有得到好的治療。

除了外傷性的脊椎損傷有治療的急迫性外,建議民眾在遇到退化性脊椎疾病時,可以多詢問不同的專家醫師,也要跟醫師做充分的討論,讓自己可以得到適切的治療。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