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食物沒吃完「1毒素」狂孳生 醫曝恐罹「肝癌」

分享:
0:00
volume_up

記者黃韵涵/綜合報導

炎炎夏日來臨,食物在室溫下通常無法久放,尤其台灣環境溫暖潮濕,家醫科醫師提醒,食品保存不良容易產生「黃麴毒素」(Aflatoxin),若不慎吃下肚恐造成肝細胞損傷,嚴重甚至引發肝癌,更可怕的是黃麴毒素無法透過「加熱」消滅。

家醫科醫師李思賢在臉書發文表示,黃麴毒素是一種很高毒性的物質,由特定黴菌如黃麴黴或是寄生麴黴產生,常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是除了B肝C肝病毒以外,造成肝癌的主因之一。

李思賢指出,黃麴黴或寄生麴黴大量孳生時,便會產生具有高度毒性的黃麴毒素,是除了B肝、C肝病毒以外,「造成肝癌的主因之一」,常見於包括花生、玉米、大豆、堅果、香料、五穀雜糧和咖啡豆等保存不良的食材中。

李思賢說明,黃麴毒素主要分成4種亞型,B1、B2、G1、G2,其中最常見的是B1黃麴毒素,具有非常高的肝毒性,容易導致肝細胞受損,嚴重恐引起DNA突變、誘發肝癌。

李思賢提醒,台灣的環境溫暖潮濕尤其適合黃麴毒素生長,因此務必妥善保存食物,「黃麴毒素不是加熱就沒事,它耐熱可達260至280度,一般烹飪是很難處理掉的」,提醒長期飲酒、經常食用花生、服用肝臟代謝藥物患者(血脂藥或止痛藥)、B肝和C肝帶原者等4大族群,感染風險較高。

至於如何預防黃麴毒素呢?李思賢教戰4大撇步。

  1. 盡量選擇新鮮食材
  2. 開封後盡量用密封罐保持食材乾燥,並放在陰涼處
  3. 避免食用超過效期的食物
  4. 多購買小包裝,開封就盡量吃完,保持食物新鮮才是杜絕毒素的不二法門。

留言衝人氣 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