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戰家族現身支持!《臺灣通史》白話文注譯版亮相

分享:
0:00
volume_up

要聞中心/綜合報導

圖/臺灣通史原文+白話文注譯新書發表會邀請眾多嘉賓參與

《臺灣通史:原文+白話文注譯》在百年之後終於問世了!這是一本由臺灣人親自撰寫,紀錄臺灣歷史的重要著作,經歷19位學者專家共同努力編撰, 2月7日下午在松菸誠品表演廳舉行了盛大的發表會。

圖 /發表會上,前副總統連戰和連橫的後代,包括連惠心、連詠心,以及兒子連勝文等家族全員出席。

發表會上,前副總統連戰和連橫的後代,包括連惠心、連詠心,以及兒子連勝文等家族全員出席。劉兆玄董事長、楊渡作家、及嘉義大學應用歷史系學者吳昆財教授、吳克教授等也現身出席共同分享對這部歷史著作的見解。財團法人連震東先生文教基金會將《臺灣通史》不只翻譯成白話文,還製作成影片,《臺灣通史》的正式亮相也讓更多人能夠更深入瞭解百年前臺灣歷史的獨特之處。

圖/新書發表會邀請吳昆財、吳克、劉兆玄、楊渡等多位重量級嘉賓上台分享,講述臺灣人應知臺灣史的重要性。

連雅堂先生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連惠心在發表會上表示,如今打開史書已經難以見到先民來台的歷史,這也是她們決定將《臺灣通史》翻譯成白話文的原因。這樣的翻譯方式,讓更多年輕族群能夠更親近這部歷史之書,深入了解臺灣的根源。更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個大環境不佳、面臨種種壓力的情況下,仍然有學者擔綱翻譯這本書,讓書籍得以順利完成。對於這些辛勤的學者,也讓我們一同致上最誠摯的感謝。

圖 : 連雅堂先生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連惠心在發表會上表示,如今打開史書已經難以見到先民來台的歷史,這也是她們決定將《臺灣通史》翻譯成白話文的原因。

談及為何需要將《臺灣通史》翻譯成白話文,連惠心指出,臺灣教育改革已經持續了30年,對文學和歷史的衝擊最為明顯。文言文的篇幅逐漸減少,歷史讓當代學生讀中國史就像是在讀外國史一樣。她直言,《臺灣通史》的作者連橫在百年前寫下這部作品,是為了保存臺灣的中華文化和先民移民來台300多年的歷史努力,但現在打開史書,卻難以看到這一段重要的歷史。因此,她們決定將這本書翻譯成白話文,讓更多年輕的讀者能夠理解並親近這段豐富的百年歷史。

圖/作家楊渡淺談臺灣通史的當代意義。

作家楊渡在發表會上也提到,臺灣教育改革的本土化導致了國人對於古文的能力逐漸流失,讓臺灣研究歷史的人們不得不倚賴西方史料。而這樣的情況也導致對臺灣歷史的誤解,將西方史觀視為歷史的絕對真相。然而,如果能回頭閱讀《臺灣通史》,將為臺灣歷史研究提供全新的參考,不再依賴於西方的視角。

圖 /財團法人連震東先生文教基金會將《臺灣通史》不只翻譯成白話文,還製作成影片,《臺灣通史》的正式亮相也讓更多人能夠更深入瞭解百年前臺灣歷史的獨特之處。

最後,劉兆玄董事長在發表會中深有感觸地表示,欲要亡其國,必先亡其史,而更可怕的是自亡其史。他強調,《臺灣通史》中所描述的臺灣先民來台300多年的歷史,如今已逐漸被人們遺忘。因此,《臺灣通史:原文+白話文註譯》的再版,並以白話文的形式呈現,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現今的臺灣歷史常常被呈現斷裂、扭曲,而這次的翻譯作業就是為了修復這個缺口,讓歷史能夠千年長存。    

圖/財團法人連震東先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連惠心與眾貴賓合照。


追蹤、訂閱臺灣通史臉書、YouTube頻道了解更多資訊


 

臺灣通史FB


 

留言衝人氣 5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