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三生割喉案 于美人談《少年法》5問題:2次修法造成校園安全網無法落實

分享:
0:00
volume_up

記者陳弘美/綜合報導

針對新北國三學生遭同學持彈簧刀割頸亡,于美人表示,當案件發生後,自己花兩天時間諮詢專家意見發現,2019年與2023年兩次《少年事件處理法》修正,衍生出校園5大問題。

于美人表示,當新北國中生割頸案的受害學生不治身亡的消息傳出後,自己花了兩天時間認真詢問學校老師、基層員警與兒少、法律等專家的意見。(圖取自于美人臉書)

無黨籍立委候選人于美人昨天(30日)在臉書發文表示,當新北國中生割頸案的受害學生不治身亡的消息傳出後,全國同感悲痛,於是自己花了兩天時間認真詢問學校老師、基層員警與兒少、法律等專家的意見。

于美人進一步指出,因為自己身為立法委員候選人,她盡可能將自己抽離對於「人」的檢討,轉而思索「法律及制度」的問題!被殺的孩子何其無辜,而殺人的孩子也不知道自己犯錯,大人又錯在那裡?所以在痛心之餘,更需要在法律與制度上用心!

新北國三生為了保護遭霸凌同學被殺,班上至近氣氛低迷。(示意圖/資料照片)

首先,于美人表示,大家要先知道「少年虞犯」這個名詞,所謂少年虞犯就是有觸犯刑罰法令之虞的少年。當您了解此名詞之後再來看《少年事件處理法》最近兩次的修法重點:(一)將少年虞犯改稱為「曝險少年」,去除汙名化標籤;(二)回歸教育、社政機關協助輔導;(三)將未滿12歲的兒童除罪化。

對於這兩次修法,于美人直言,看似解決了問題,的確讓進到少年法庭審理的案件大幅減少,但實際上,卻造成警方公權力無法及時進入校園救援,學校老師無能為力、也無法源依據來導正孩子們的不當行為,反而使校園安全再度亮起紅燈!

于美人更指出,您知道2019年與2023年兩次新法修正,造成了哪些問題:(一)校園安全網無法落實!校園霸凌之事無法遏止;(二)警方公權力被綁手綁腳,無法介入校園;(三)學校老師怕觸法受罰,動輒得咎;(四)心理輔導人力不足。雖然最新修法有增加心理輔導人力,但一所學校只增加2位輔導員,成效能發揮多少呢?況且學校有大有小;(五)親職教育功能喪失。

于美人強調,大家始終在討論「少年虞犯」本身,但卻忘記少年虞犯的父母親才是造成少年問題的根源!雖說少事法第84條有規定父母親應受親職教育,但法院實際上極少下此裁定,這是校園安全最被疏忽的一環!

留言衝人氣 22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