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嘴許聖梅驚罹「肌少症」摔斷腿骨頭變兩半!醫:肌少症有3大原因

分享:
0:00
volume_up

記者吳紹尹/綜合報導

58歲名嘴許聖梅今年1月初不慎重摔跌倒、膝蓋直接撞地,導致軟骨碎成兩半,休養1個月期間只能打石膏坐輪椅行動。近日許聖梅復工錄影透露近況,她表示現在2隻腿走路重心不穩,膝蓋不僅整個位移偏掉還有腫大情況,這才發現自己有肌少症。《長庚醫訊》指出,肌少症是指伴隨著老化所引起的肌肉質與量的減少,大多數肌少症由多重疾病或風險因子所造成,並非單一病因或病理所能解釋。

根據《三立新聞網》報導,許聖梅近日復工坦言自己直到重摔之後,才知道原來罹患肌少症,再加上骨質疏鬆,一摔就骨裂。許聖梅透露先前為此曾打針做增生治療,超粗針頭刺進膝蓋,讓她當場狂哭不止;許聖梅更積極做徒手治療,每次要價2千元,一個月就要近2萬。許聖梅透露現在膝蓋整個位移且腫大,走起路都重心不穩,復健路艱辛。

《長庚醫訊》指出,肌少症是指伴隨著老化所引起的肌肉質與量的減少。2010年歐盟肌少症工作小組提出肌少症的診斷標準,包括肌肉質量減少,加上肌力減弱或行動能力變差兩者之一。肌少症分為原發性及次發性。原發性肌少症為找不到特定原因,僅因年紀老化造成的肌少症。次發性肌少症的原因包括:

  • 活動力下降:長期臥床、失能
  • 疾病:嚴重器官衰竭、癌症、內分泌疾病
  • 營養不良:含攝取不足、吸收不良或藥物造成的厭食

另外根據研究顯示,肌少症的成因包括老化造成的神經肌肉變化;老化相關的荷爾蒙濃度及敏感度的改變:如生長激素、雄性激素、雌性激素、胰島素的減少,胰島素抗性的增加,皆會影響蛋白質的同化作用及分解異化作用;發炎物質的產生;蛋白質和能量的攝取不足或吸收不良;活動量減少甚至臥床或不活動造成的肌肉流失。肌少症的病理變化為肌肉截面積減少,脂肪和結締組織浸潤,以及肌肉質量的減少。肌少症造成老人健康之影響可分為以下3方面,適當的治療與介入能夠延緩或改變因年紀老化造成肌肉量流失的不良影響。

  • 肌少症對功能障礙和身體失能的影響:肌肉力量減少,下肢功能變差,因此較易跌倒、增加失能風險。
  • 因肌肉與身體的新陳代謝例如人體蛋白質的儲存、調整血糖的代謝等有關,故肌少症與糖尿病、代謝症候群等有相關性。
  • 老年人若同時存在肥胖與肌肉不足時,稱之為肌少型肥胖症,其對健康之不利影響比單一存在的肥胖症或肌少症更易引發心血管相關疾病、代謝症候群、骨質密度減少等,使老人的失能增加、死亡率上升。

適當的治療與介入能夠延緩或改變因年紀老化造成肌肉量流失的不良影響,目前針對肌少症的處置,是營養的補充搭配適當的運動訓練。營養的補充主要為蛋白質,若無慢性腎臟病者,依體重每天每公斤建議攝取1.2至1.5公克的蛋白質,平均分於各餐食。

運動的形式以有氧運動、漸進式阻力。研究顯示,運動的訓練最能有效增加肌肉質量、強化肌力。以有氧運動而言,若為中強度運動,至少5次,一開始10分鐘,慢慢增加至60分鐘,若無法維持長時間,建議以每次10分鐘、每天3次之方式分段完成;以肌耐力訓練而言,建議每週至少2次,每次須間隔休息48小時以上,從中低強度的運動開始,每次時間最好控制在20~30分鐘。在藥物治療方面,使用睪固酮在性腺功能低下的老年男性,可增加體重及肌肉質量,並減少脂肪量。

肌少症會導致老年族群活動能力及生活品質的下降。因此,在臨床服務的過程中若遇到運動功能下降的人,可進一步篩檢是否有肌少症,並給予適當的飲食及運動建議,必能減少之後併發症的產生,達到成功老化的目標。

留言衝人氣 3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