砲哥驟逝 醫籲腎友無症狀卻危險的「這東西」要少攝取!

分享:
0:00
volume_up

記者蔡庭語/綜合報導

台北市議員徐立信助理「砲哥」(桂嘉文)5日在士林區下車時突昏倒,經緊急送醫搶救後,仍宣告不治身亡,而家屬也向警方表示,砲哥因肥胖平時健康欠佳,有心臟病、腎臟病,除了心臟裝有支架,另外腎臟也被摘除,每週都要到醫院洗腎一次。對此,有醫師就表示,如果腎友因為無症狀而忽視高血鉀的危害,飲食上不加節制,攝入富含鉀離子的飲食,就可能因高血鉀而產生嚴重的後果!

電視名嘴綽號「砲哥」的桂嘉文(右)5日驚傳在街頭昏倒猝逝。(圖/翻攝自砲哥臉書)

衛福部南投醫院腎臟科葉哲廷醫師表示,鉀離子是由腎臟處理排出身體,所以腎功能差(如慢性腎臟病患者)較易產生高血鉀,高血鉀輕者「無症狀」,嚴重會心悸、暈厥、四肢無力、呼吸淺促,甚至產生致命的心律不整而猝死。而洗腎的病人雖然可藉由血液透析除掉部分的鉀離子,但血液中鉀離子隨著每餐食物的攝取,仍會逐漸累積,因此到了下次洗腎前是血鉀最高、最危險的時刻。

另外,長庚醫院腎臟科陳永昌教授也提到,飲食控制對於慢性腎臟病患者很重要,飲食上建議採取低蛋白飲食,除了注意蛋白質攝取量之外,若能攝取到足夠豐富的營養,也可讓患者更有體力,建議患者攝取營養時可把握五大指標,包含低電解質、低磷鈉鉀、適量蛋白、低GI,若能添加Omgea-3也會更好。

洗腎前、洗腎後,營養方針不一樣

陳永昌教授表示,對慢性腎病變的患者而言,洗腎前或洗腎後要採取的飲食策略並不同,而其中最大的差別在於蛋白質的攝取量,「吃進蛋白質後,身體會產生含氮廢物,增加腎臟的負擔。」因此,對於腎功能不好,但還未到洗腎程度的患者來說,應限制每天蛋白質的攝取量,才不會讓腎臟負擔太大。

然而,當患者開始接受洗腎後,陳永昌教授說明,身體產生的含氮廢物可藉由洗腎排出體外,甚至在洗腎的過程還會促使更多的蛋白質流失。因此,使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的洗腎患者不僅不需要限制蛋白質飲食,還需比一般人攝取更多的蛋白質。

(圖/翻攝自照護線上)

最後,陳永昌教授補充,隨著季節變化,腎友們一定要注意兩件事,「夏天怕脫水,冬天怕感染。」慢性腎病變患者在夏天,如果流汗比較多,體液流失後身體呈脫水狀態,容易影響腎功能。在冬天,患者很容易感冒,甚至感染流行性感冒、演變成肺炎,一旦有感染,腎功能就會兵敗如山倒,他也提醒腎友們務必關心自己的血壓、血糖、血脂狀況,有需要的話,便要規則服藥物控制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等問題,以延緩腎功能惡化。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