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童高燒39.2度喉嚨發炎 還出現水泡潰瘍!醫曝:5歲以下是重症高危險族群

分享:
0:00
volume_up

健康中心/綜合報導

一名1歲男童發燒到39.2度,就醫發現喉嚨發炎,軀幹出現一顆顆丘疹和水泡。檢查也發現許多水泡潰瘍,皮疹也從軀幹蔓延到四肢,確定為腸病毒「手足口病」。

一名1歲男童凌晨發燒到39.2度,就醫發現喉嚨發炎,身體長出一顆顆丘疹和水泡。(圖/資料照)

根據三立新聞網報導,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蘇軏表示,1歲男童最近凌晨發燒到39.2度,趕快到診所就診,喉嚨已發炎,而軀幹出現一顆一顆的丘疹和水泡。給予男童藥物治療後,告知可能是腸病毒,並安排兩天後回診。檢查發現除了喉嚨發炎外,也出現許多顆水泡潰瘍,皮疹也從軀幹蔓延到四肢,確定為腸病毒「手足口病」。

腸病毒常見於十歲以下孩童,但其他年齡層甚至成人也有感染的可能。腸病毒在台灣一年四季都有可能發生,以往病例數多是在3、4月時升溫,5、6月達到高峰後便慢慢下降,直到9月開學後再度出現一波流行。去年在11月時還有出現重症病例,不可輕忽。

腸病毒主要經由呼吸道和腸胃道傳染,常造成的症狀有「疱疹性咽峽炎」或「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峽炎的特徵是突發性發燒及咽峽部出現水泡或潰瘍。

手足口病的特徵是,發燒、口腔出現潰瘍、身體出現紅疹或水泡,疹子好發於手掌、腳掌等部位。腸病毒患者常因為口腔的潰瘍疼痛難耐而食慾大減,因此要特別注意是否有脫水的情況,此外,根據統計,有8到9成的重症患者都是以手足口病為初始表現。

腸病毒仍有致死風險,可能產生腦炎、腦膜炎、急性肢體無力等併發症,嚴重的甚至會造成死亡。(圖/資料照)

蘇軏表示,腸病毒仍有致死風險,可能產生腦炎、腦膜炎、急性肢體無力等併發症,嚴重的甚至會造成死亡,五歲以下的幼兒是腸病毒重症的高危險族群,要特別注意病情變化,如果出現重症前兆,如:嗜睡、持續嘔吐、肌躍型抽搐、心搏過速等,應儘速就醫。

腸病毒在治療方面目前無特效藥,主要依症狀治療並留意重症前兆。預防部分,由於腸病毒傳染力很強且無法被酒精殺死,戴口罩、勤洗手,以及使用漂白水清消環境,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才能預防傳染,另外接種腸病毒疫苗也是預防方式之一。

台灣自2023年開始施打自費腸病毒疫苗,可以預防感染以及降低感染後出現重症的機率,主要針對腸病毒71型。建議滿兩個月至未滿六歲的兒童,如果有接種需求,可至醫療院所經評估後接種。

留言衝人氣 1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