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習慣不改恐「慢性中毒」!專家揭「恐怖5毒」常用的碗也是致癌物

分享:
0:00
volume_up

記者黃韵涵/綜合報導

不知不覺每天都中毒!不少病人常因找不到病因而無法有效治療,但其實病因很有可能是「慢性中毒」,這些慢性中毒離不開無自覺的錯誤習慣,長久累積下來,年老時身體自然容易出問題。

不知不覺每天都中毒!不少病人常因找不到病因而無法有效治療,但其實病因很有可能是「慢性中毒」。(圖/pexels)

腎臟專科洪永祥醫師在臉書分享,行醫過程中很多病人跟醫師找不到病因懸案,急性中毒症狀凶猛診斷容易,但恐怖的是不知不覺的在生活中慢性中毒,往往是無自覺的錯誤習慣導致,每天一直接觸一直在慢性中毒,年輕時候肝腎功能排毒強,症狀不明顯,但隨著慢性中毒,經年累月累積毒素,輕者傷肝傷腎傷心傷大腦傷骨髓傷免疫,嚴重者癌症就來報到。

吸入毒長期將造成嚴重胸腔問題和過敏症,心臟病和肺癌的罹患率也會增加。(圖/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

1.「吸入毒」:二手煙、三手煙、廚房油煙、燒金紙、汽車香水、臥室香氛、煮沸的開水蒸氣、電子煙、傳統蚊香電蚊香、裝潢的甲醛等。

這些吸入性的毒性物質通常包含苯、醇、醛類、烷、砷、鉛、一氧化碳,多環芳香氫等,短期接觸可能會有咳嗽、頭痛、眼睛不適、喉嚨痛、打噴嚏、噁心、呼吸不順和心律不整等症狀,長期將造成嚴重胸腔問題和過敏症,心臟病和肺癌的罹患率也會增加。

2.「黴菌毒」:浴廁黴斑、寵物皮屑霉菌、香港腳的襪子、潮濕劣質咖啡豆、開封很久的堅果花生、黴斑的枕頭被單床套與床墊。

這些黴菌會釋放過敏物質,若碰上毒性強的黴菌,可能會引起嚴重的肺部病變,甚至死亡都有可能。據台灣氣喘衛教協會發表研究指出,31%的過敏氣喘患者對黴菌過敏,而台中中山醫學院報告也表示,過敏性鼻炎的患者中有高達67.8%的患者,至少對一種黴菌產生過敏反應。

3.「清潔化學毒」:清潔化學毒:洗衣精、洗衣香氛球、洗碗劑、化學海綿、浴廁芳香劑、漂白水、除黴劑。

含有香味的洗衣產品容易揮發出有毒化學物;殺塵蹣洗衣精若含百滅寧,易殘留在衣服上,皮膚敏感者接觸後恐有紅疹等過敏反應;科技海綿若拿來洗碗,恐會甲醛與三聚氰胺中毒,對於腎臟及膀胱來說相當危險,可能罹患膀胱癌或腎臟癌。

加熱與容器毒容易產生塑化劑,導致生殖系統損傷、不孕,且有致癌風險。(圖/洪永祥醫師的慢性腎衰竭攻城療法

4.「加熱與容器毒」:如用塑膠袋裝熱湯、使用不對的微波容器、燒烤油炸食物到焦黑。

使用塑膠袋或不合格的容器裝熱食、微波,容易產生塑化劑,導致生殖系統損傷、不孕,且有致癌風險,燒烤若已經焦黑,裡面的丙烯醯胺、異環胺、多環芳香氫等滿滿致癌物也對身體相當不友善。

5.「經皮毒」:洗髮精、乳液、面膜、保養品、化妝品、酸痛貼布藥膏、提神精油、髮膠、染髮劑。

所謂的經皮毒,會透過皮膚進入體內,由血液和淋巴擴散、累積的化學毒素,這些化學毒素約有0.5%的濃度會透過角質細胞間隙、汗腺或毛囊開口滲透到皮膚內部、累積在體內,長期下來可能引起細胞病變,甚至引發癌症發生。

洪永祥特別提醒,「經皮毒和透過口腔進入的毒素完全不同!」因肝臟的排毒功能可將90%以上吃進肚子裡的毒素代謝、分解,但經皮毒卻只有10%能排出體外,醫師表示,一旦接觸過量,輕則過敏、肝腎衰竭或不孕,重則可能致癌。

洪永祥表示,壞習慣務必越早戒除越好,除了減少接觸,「可多攝取足夠白開水增加水溶液性毒素排除、攝取膳食纖維跟益生菌增加腸道排毒、有氧運動增加排汗排出經皮毒、多攝取五顏六色蔬果增加抗氧化力與肝腎排毒功能」。

留言衝人氣 5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