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生產是什麼?孕婦有「這8狀況」不可做!流程、優缺點一次看

分享:
0:00
volume_up

文、圖/uho優活健康網

藝人孟耿如與黃子佼於2020年結婚後,孟耿如表示,自己經歷了沒生過孩子無法體會的歷程,為追求最自然的生產方式,她選擇用「水中生產」的方式迎接寶寶,更沒打無痛分娩和點滴,也沒有催生、剪會陰,生產過程順利且花不到18分鐘!但近年國外風行的水中生產,到底是什麼?每個懷孕媽媽都適合嗎?

水中分娩,或水中生產(Water birth)是一種在溫水中產下胎兒的分娩方式。運用水的浮力、阻力以及水溫控制,產婦在生產時可任意變化姿勢,且在水中生產施力也相對較為輕鬆。 浮力可減緩胎兒出生時對產婦造成的生理傷害,如會陰部位撕裂傷等。更有研究指出,水中生產有助於產婦分泌催產素,可減輕生產過程中所帶來的疼痛感,促進產程進行。 

水中生產分為3階段,前2階段在水中進行,但第3階段(排出胎盤)仍需離開水面進行處理。 

  • 第1階段:從宮縮開始,到子宮頸完全擴張 
  • 第2階段:子宮頸完全擴張並打開,開始推動子宮直到嬰兒出生 
  • 第3階段:排出體內胎盤   

水中分娩的支持者指出,水中生產的3大好處是:幫助緩解生產疼痛、無須麻醉及可縮短產程。水中生產雖是更安全的生產方式,但美國婦產科醫學會的醫學博士傑弗里.埃克特別強調,以下會造成嚴重後果的5種「罕見情況」也可能發生:

  • 產婦或新生兒感染,如:糞便
  • 在寶寶離開水面時,臍帶可能會折斷 
  • 寶寶的體溫可能過高或過低
  • 寶寶可能會溺水
  • 寶寶可能會癲癇發作或無法呼吸 

若孕婦有以下情況,不建議進行水中生產:

  • 未滿17或超過35足歲
  • 患有子癲前症
  • 胎兒為雙胞胎或多胞胎
  • 胎位不正
  • 早產
  • 胎兒體型過大
  • 孕婦狀況需受到持續監控,且無法在浴缸中完成
  • 孕婦本身受到感染 

若孕婦正考慮進行水中生產,請在懷孕初期諮詢專業婦產科醫療人員,有助於雙方進一步瞭解如何提供協助及相關注意事項。

留言衝人氣 3則留言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