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瑋甯胸部摸到「綠豆大」硬塊嚇壞憂罹癌!就醫檢查結果竟是「它」

分享:
0:00
volume_up

記者蔡庭語/綜合報導

每年十月是國際乳癌防治月,乳癌長年佔據女性好發癌症之首,隨著生活習慣及飲食型態改變,台灣罹患乳癌的年齡已逐年下修,甚至好發年齡比歐美國家年輕了十歲。讓許多女性病患除了對生命長度和抗癌艱辛歷程擔憂,也會擔心是否會需要動手術切除乳房。今年台灣乳房醫學會、台灣年輕病友協會、乳癌社團「花漾女孩GOGOGO」首度攜手實力派演員-許瑋甯一同拍攝乳癌年度衛教影片【保留最多幸福,把胸部還給自己】。闡述不同年齡層女性對胸部賦予不同意義,最重要的是「重視乳房健康,定期篩檢、早篩早治」。

 (圖/台灣乳房醫學會提供) 

許瑋甯更分享,因母親很早就建立她對乳房健康的意識,自小學三年級開始,就會做乳房自我檢查,如檢視胸型、乳頭有無不正常分泌物、觀察胸部疼痛感等。27歲時曾自己摸到乳房有一如綠豆大小般的硬塊,但無痛感,仍提高警覺立刻進行乳房超音波與攝影檢查,但等待報告期間,身心倍感煎熬,所幸後來醫師判定可能是經前荷爾蒙影響,硬塊後續就自行消失,讓她才鬆一口氣,也因此更重視「胸部健康」,每兩年定期篩檢。

而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108年癌登資料顯示,女性乳癌發生率奪下全癌症統計冠軍,乳癌發生個案數(不含原位癌)共計14,856人,相較107年增加639人,增幅位居全癌症第三位,女性每12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乳癌。

為此,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守棟表示,目前乳癌治療多元化且精準,多面向的生活品質都該被重視,癌友不再只有「全乳房切除手術」的方式選擇,更有機會保留乳房,維持好的生活品質。在現今透過早期術前輔助治療幫助,顛覆過去「手術優先」觀念,對於腫瘤較大或具高風險淋巴轉移的病患,不僅於手術前有機會縮小腫瘤、降低乳癌期別、增加手術安全距離,減少大範圍切除或免除淋巴廓清術,提升乳房保留手術機會與生活品質,為患者與其家人保留下最多幸福。

另外,陳守棟理事長也表示,儘管乳癌位列十大癌症死亡率第四名,但隨著篩檢的推廣與治療革新,經過適當的治療5年存活率第零期為97.7%、第一期為95.7%,整體存活率高達90%,因此面對乳癌,癌友更要積極面對、接受治療。仰賴乳癌治療邁入精準、客製化,一經確診,會先依照基因表現型態區分為5種類型,施以不同的治療組合。其中HER2基因過度表現的HER2陽性病患約佔20至30% ,因癌細胞容易快速生長分裂,屬於較易復發及轉移的型別。

台灣年輕病友協會理事長暨乳癌社團「花漾女孩GOGOGO」創辦人潘怡伶表示,一個乳癌手術治療的決定會產生很多影響,將會伴隨這些癌友的餘生,乳房對於女性來說,更是具有相當重要的心理層面的意義。面對乳癌,從診斷到治療的每個階段,都對癌友的心裡有很深的衝擊。並呼籲癌友把自己的需求擺在第一順位考量,此時可以與醫師討論「早期術前輔助治療」是否可以保留乳房,為自己留下最多幸福,醫病共享決策已是醫療趨勢,將感受及恐懼與專業人員討論,了解最新的治療醫訊,以得到適當的幫助。

(圖/台灣乳房醫學會提供)

資料來源:台灣乳房醫學會提供

留言衝人氣

登入留言有機會獲得旺幣哦!
NO MESSAGE 無任何留言,趕緊搶頭香!